-
夜里-15℃!震后低温救援有多难?
-
寒冬里的土叙地震,叠加失温,如何救援?
要避免在现场使用明火取暖,因为有燃气管道泄漏风险。如果没有急救毯,灾民也可以使用报纸包裹身体来应急保暖。饮食方面则以摄入含糖食物为宜,例如热巧克力等。 如果面临失温的风险,建议被困人员不要哭喊,节省体力。这其实也是保存体温的一个方法。若找不到更多的衣物保暖,也可以两个人或多人尽可能贴紧身体,抱在一起抵抗严寒。用手或硬物轻轻地敲击水管或墙壁,如果这时候有专业的队伍检测到声音,就能够尽早找到被困人员。 -
荒野山区如何救命?一支英国山地救援队如是说
2021年11月,4名地质调查人员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在云南哀牢山殉职。后认定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成人体失温。失联事件发生后,各方全力搜救,共投入八千余人次,动用直升机十架次、无人机五十余架次。 除了野外科考调查,近年来,在甘肃白银越野赛等多起户外活动中,也曾出现人员遇险的救援困境。 在中国户外应急救援体系里,地质调查救援和户外运动救援分属不同的系统——前者由地质调查局及其设在各地的野外工作站等单位协调处理,后者则更多依赖于消防和民间救援队等。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后,各方应急救援力量由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 而在户外运动起步更早的国家,户外应急救援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南方周末记者近日采访了有74年发展历史的英国凯西克山地救援队,希望域外经验能为中国户外应急救援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
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员因失温殉职,一人系后勤服务干部
-
甘肃白银越野赛致21人遇难,失温有多可怕?应如何救援?
冷、风、湿,迅速带走体温的主要有三大客观因素。这次的马拉松事件正好集齐了这三大因素,导致情况恶化特别厉害。 失温初期的表现是控制不住地发抖,然后是持续发抖到不再抖了,人的意识开始模糊,疲劳、嗜睡,最后完全地丧失意识甚至失去生命。 如果已经发生失温,首先旁边人不要去控制他的抖动,抖动说明身体在自发地产热。同时要保持住人体的核心体温,比如把湿衣服换掉,把保温毯紧紧包裹住身体,便携的保温毯是重要的救命工具,不是简单披着还在随风飘,然后及时吃一些食物补充热量,最好是高糖的流体食物,热巧克力也不错。 有的选手经验丰富,多带了一件衣服、一条裤子,那和只有短袖短裤的选手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紧急备用物资你可能99次都用不上,但是有1次用上了就是救命。 -
驴友贵州瀑降遇难 救援队长:“不专业”的死亡充斥户外界
安少华发现,户外运动兴起后,不够专业的团队比比皆是,准备不充分,评估不准确,探险变冒险,事故数量上升。 “爬山的人有句话叫‘无兄弟不登山’。但现在,也会出现一些原来也不太熟,临时在微信群里组合的队伍。” “有时接到求救电话,到达事故现场花费时间比较长,绝大部分像失温、高反还有过河的情况,基本上是去拖尸体、捞尸体这么个状态。” -
台湾基隆一砂石船失事
3月19日凌晨台湾籍“海翔8号”砂石船在基隆外海失事,船上15人已打捞及救起14人,其中4人死亡,1人失去意识,1人失温,失踪的1人正在搜寻中。这艘砂石船凌晨2时驶离基隆港之后,由于不明原因在基隆外海倾斜,接着逐渐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