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类招生再收紧,仅“少数高校”可实行
据《光明日报》报道,早在2015年,某高校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的学生,最终甚至只能以抓阄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专业。 港校和内地合作办学的机制能否为大类招生带来更多可能性?“关键还是在于学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多大。”储朝晖认为,相对而言,港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内地高校是更大一些的。 -
“大家都有更急的事要做”: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谈通识教育
专业招生模式有很大弊端。入学前,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多,对专业的选择更多是出于家长的兴趣,从而有很大的盲目性。 通识课很容易变为“水课”。要吸引学生,就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如果学生不选,这门课程很容易就被教务部门砍掉;如果想实行高标准、高要求,就只能是那些学生不得不选的专业课。 “如果我们将通识教育看作是一门又一门的课程,这将是最不幸的。”因为各门课程不能自动构成一种整体,也不能达成培养人的思维模式的目的。 -
进退大类招生,忐忑专业分流
过去一年里,为了拿到更高分数,大学新生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竞争机会。陈安宁印象深刻,某次读书笔记作业,“要求三千字,有人写到两万”。 叶志明甚至想到了“打招呼”的问题。专业分流时,如果有人托关系怎么办。他干脆提请党委会,通过一项决议,谁打招呼,纪委通报公示。 日本取消通识课程的背景,也恰恰与经济复苏相关。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好转,社会各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升,且学生在入学时,就对与就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强烈的学习需求。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国内顶级大学各有哪些特色专业 如何选拔适配人才?
即使并非本校的特色专业,也会根据本校的学科特色进行配置。厦门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按经济学类进行大类招生。中央财经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也旨在培养财经领域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