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秋的北方,为何又热又霾?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效还不稳固,总体上来说,目前还未摆脱气象影响型。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解读,一般来说,10月中下旬已进入冷空气活跃期,但2023年冷空气明显偏弱,气温显著偏高。目前,共有237个国家级气象站破10月下旬最高气温历史极值,情况罕见。 -
蓝天归来的北京答卷
北京“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联合国环境署这样提到。 国内专家分享了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过去十年空气治理的经验。台下来自亚洲各国的观众表示“一方面能保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大气治理也这么快取得成效,非常羡慕”。 2023年开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未改变,仍需久久为功。”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8日《南方周末》) -
快评|农民割麦子得喷水降尘?基层要改作风,考核也要更科学
治理大气污染,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层层压到基层。为了避免被“一票否决”,基层官员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要杜绝“不严不实”的工作作风,还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从源头治理真正的污染源,减少污染。 -
三年前,总理提出研究“雾霾形成机理”,答案现在有了
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的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 气象条件近几年趋于不利,是京津冀和周边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 2020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印证了上述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的结论。 -
蓝天保卫战三重点区域下“战书”:今秋冬京津冀PM2.5降4%
蓝天保卫战三大重点区域今年的“战书”全部下达。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加上此前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均称《方案》),三大重点地区均已明确了今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
用餐高峰找不到营业的店,环境部通报临沂市环保“一刀切”问题
根据群众反映,2019年8月29日生态环境部组织调查组赴临沂市开展明查暗访。发现临沂市兰山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平时不作为,等到要考核问责时就急功近利搞“一刀切”,辖区部分街镇餐饮企业大面积停业,400余家板材企业被迫集中停产,25家货运停车场除1家兼顾公交车停放而正常运营外,其余全部停业整顿,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 -
空气变差,保定、廊坊、洛阳、安阳、濮阳和晋中被环境部约谈
6月13日,生态环境部就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问题约谈河北省保定、廊坊,河南省洛阳、安阳、濮阳,山西省晋中等六市政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
世界环境日:治理空气污染的“中国范本”
6月5日是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工业界、社区和个人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共同改善全球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 近几年,中国有“蓝天白云”的日子明显增多了。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74个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8%。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令国际社会瞩目。 -
最新报告:因空气污染,全球新生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20个月
南亚部分国家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 -
京津冀治霾方案成效不佳将问责市委书记
环保部首次将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从年度分解到半年,提出2017年10月到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气同比下降15%以上。此外,还将根据空气改善完成情况排名,不降反升将问责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