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8
地上捡的“毒板栗”差点团灭全班,小心这种植物伪装高手丨硬核唠科
近日,有留学生在意大利捡了200颗“板栗”,被网友发现是有毒的马栗,险些“团灭”全班。马栗外观几乎和板栗一模一样,表面比较光滑、纹理没有规律,让它和板栗稍显不同。 马栗全身上下都有毒,叶子含有麻醉成分,果实的毒素能破坏人体红血球,虽然经过处理可以制药,直接食用却会中毒。人食用马栗后,大概率肠胃不适、头晕恶心,小概率昏迷、瘫痪。 -
01:32
包贝尔:我更喜欢演好人,因为演坏人会有心理压力,会有负罪感
-
00:59
毕飞宇:尊重生活是作家最大的伦理
毕飞宇:尊重生活是作家最大的伦理。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人是作家最大的伦理。哪怕从道德意义上来讲,这个人在小说里面是一个绝对坏人。作家无权去判断他是坏人,作家只能去呈现他的行为、他内心的动态,以及外部的行为和内部的动态相匹配的关系。 -
“看看你身边发生了什么问题”:电影《白日之下》背后的残酷现实
林保怡认为,现实世界坏人是看不出来的,“没有一个坏蛋觉得自己是坏的”,一定会有一套自己的理由。 “原来我们做一件动机善良的事,有时候结果往往未必如我们所料,但是否代表我们不再去择善固执呢?” -
香港特首与马斯克成深度伪造最新受害者,AI技术监管难度前所未有 | 快评
对合法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巨头们提供的AI服务进行监管,是容易做到的。但对那些“独狼”式的系统,要监管起来就没那么简单。 一项技术门槛越低,越容易获得,也就越容易被“坏人”所利用。如果这项技术再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那它被滥用带来的破坏力也将是巨大的。而AI恰恰是这样一种技术。 -
观众为何喜欢“大反派”高启强?被轻忽的家庭观念是一把钥匙
柯里昂、倪永孝和高启强,他们都因对家庭的付出而受到喜爱,成为经典。当家庭亲情在主流话语中没落,家庭关系不是鸡飞狗跳,就是充满尔虞我诈的算计。大众很容易“急病乱投医”,温情有爱的“坏人”的家庭生活,也成为羡慕的对象。 -
推倒摩托车老人去世,车主坚持索赔:维权到底抑或不放过死人?丨快评
如果公力救济的堤坝在这里开了个口子,那么岂止“今后大家停放在外的摩托车都不安全”。从维权成本高昂、司法程序窒碍难行来看,本案可谓是另类的“反向彭宇案”。如果当事人的诉愿仍然难以满足、只能吞下财产损失苦果的话,公众心理恐有从“不敢扶老人”进化到“不敢惹老人”之虞。这不但是对“坏老人”“老坏人”的纵容,更是对守法老人合法权益的潜在侵害。 -
绘本不能有粗话?孩子不能讲粗话?别试图制造无菌环境
没有人想让我们的孩子满嘴粗话,但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们在各种层面适当“遭遇”一点粗话,未必是坏事。甚至,对社会有所了解——包括对社会的阴暗面、夹带有粗话的“社会语言”有所了解,有某种必要性。你想啊,对一个所谓的“坏东西”,我们是一点都不了解好,还是了解了之后远离好?再说了,讲“粗话”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接受的,面对坏人坏事,面对不公,发怒甚至飙出几句“粗话”,释放自己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 -
大奖吹哨人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既要鼓励举报也要慎用举报丨快评
一是所举报的内容,必须是确实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虚假的举报,不仅会浪费行政监管资源,还会严重妨碍被举报公司的正常运转,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如果举报线索经过调查,证实是诬告陷害,举报人也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必要的话,可以诬告陷害罪处置。其信息也不应再被保护,以便被诬告陷害的公司以及因此受损的投资人对其进行民事索赔。二是举报本身是把双刃剑,不应该被滥用。滥用举报,会破坏人们之间的信任。如果公司内部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有可能被举报受理,那么同事之间就会丧失最基本的信任。像公司财务造假欺骗投资人这样的恶劣行为,适用举报就是合理的。 总之,慎用举报,避免其激发人性之恶,也是必要的。 -
小偷被追跳河身亡物业被判无责,这是一次有效的公共教育丨快评
它告诉守法的公民,遇到坏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可以理直气壮地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正当防卫。它也告诉那些违法的坏人,违法自要承担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