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为何陷入僵局?
2013年至2021年的八年里,贝因美出现了10次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被调侃为“A股变脸王”。随着大起大落的业绩预告,贝因美股价从30.97元/股跌至3.88元/股。 “都知道这样(先货后款)是死路一条,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良性发展最重要。但一时之间,很难扭转,(扭转)会造成销售收入断崖式的下滑。” “僵而不死,必后活。对于贝因美来说,首先是要活下去。”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雅培奶粉告别中国,国产品牌逆袭外资巨头?
外资奶粉渗透能力不强,其对县乡镇等下沉市场的掌控力始终不足。而后者成为国产奶粉本土化营销的重点。 在营销中更加强调“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让国产奶粉在同外资奶粉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随着二次注册制开始,国产奶粉和外资奶粉又一次站上起跑线。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黄仕忠 | 三聚氰胺与学术考核:为什么我们难以摆脱以刊物级别定学术高下的“怪圈”?
这20年来,人们念叨最多的便是刊物级别与论文数量,思考的是如何完成指标。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心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学术是否也会滑落到与十几年前“三鹿牌”奶粉等国产乳制品业相同的境地?固体饮料整顿,数千患儿“断粮” ——游走灰色地带的“奶粉”
郴州“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后,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一度面临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两难选择:要么不吃,任由智力退化;要么选择进口配方粉,拥有特医食品资质,但价格高昂。 在政策明确特医食品定义之前,一部分固体饮料确实充当了特医食品的角色,也被纳入医保体系。但如果严格按照特医食品新规,从2019年开始,国产PKU营养粉便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千林宝贝”创始人王润民透露,市场监管部门也充分考虑到了PKU群体的现实状况——包括主食在内的低蛋白饮食,需要每天吃、每顿吃,因此在短暂的停产过后,陆续为产品放行。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君乐宝:国产奶粉崛起的“引领者”
陈君石院士谈婴幼儿配方奶粉:不能光靠底线竞争
“国内外品牌目前在配方上的差别不大,但国产奶粉的配方不少都照搬国外。国外推出新的配料成分后,我们就照搬,跟风特别快。”君乐宝获两项世界乳品创新大奖 国产奶粉崛起成引领者
天猫国产奶粉联盟启动 君乐宝复购率超洋品牌二成
君乐宝:重建国产奶粉信任是最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