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难集采落地:种牙大降价,走了第一步
种植牙费用中,大约三分之一是材料费,三分之二是人工、技术服务费。通过对种植体进行集采降价、医疗服务调控限价,牙冠竞价挂网等方式,种植一颗牙的费用有望降至几千元。 在种植牙行业,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仍是主打高端市场的欧美品牌,尽管国产品牌产品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销售份额占有率尚不足10%,本次集采后很难快速放量或实现“国产替代”。 大多数口腔种植科医生都有自己更熟悉、青睐的种植牙品牌,“让医生去改变使用习惯是很难的”。种植牙服务费用的整体下降,也可能会压缩医疗机构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到医生的积极性。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雅培奶粉告别中国,国产品牌逆袭外资巨头?
外资奶粉渗透能力不强,其对县乡镇等下沉市场的掌控力始终不足。而后者成为国产奶粉本土化营销的重点。 在营销中更加强调“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让国产奶粉在同外资奶粉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随着二次注册制开始,国产奶粉和外资奶粉又一次站上起跑线。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奶茶巨头奈雪の茶改logo,国产品牌放弃日系化了?
当日系标签过于显眼,舆论风波一旦出现,也必然会导致品牌口碑的全面崩塌,舆论争议太大,多个日系化国产品牌近年来也陆续流出进行“去日化”整改的消息。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把品牌“日系化”有哪些套路。 -
种植一口牙,县城一套房,种牙为何这么贵?
国内90%以上种植体市场被“洋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几乎难觅踪影。“欧美大牌种植体每颗成本三五千,其中可能近1000元用于后期市场维护”, 花更多的钱去铺市场,品牌溢价也更高。 种牙好比买车,“人人都想买豪车,但不可能人人都开保时捷”。种牙想要降价,长远之计在于种植体国产化,但如何让市场接受是难题,前几年有医生直接说,“不想因为国产种植体砸了招牌”。 有报告指出,在专科医院中,口腔医院的人力成本占收入比例高达44.3%。刨去人力成本,真正决定口腔诊所净利润的是房租成本和市场营销费用,特别是一些民营口腔诊所的获客成本极高。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15日《南方周末》) -
全球服装寒潮中,国产品牌何以翻身?
这些企业有四大共性:品牌上,多品牌聚焦细分市场;渠道上,线下门店逐年收归直营;生产上,重视快速反应;营销上,制造热点,抓住“90后”。 以前厂子不接1000件以下的单,后面发现,来询单的都只做500件。“你想一想,只有500也接,因为1000的单已经没有了。” “双11前三年,排名前十的都是纯电商品牌,现在大多是传统品牌。”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幕后:利润高、追责难、刚需强
在通过官方注册的29个特医婴儿配方食品中,有21个是来自国际品牌的产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瑞士品牌),其余是来自3个国产品牌的8款产品。 此类固体饮料质量合格、手续齐全,市场监管人员平时去母婴店检查,很难掌握到商家的销售话术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 “在处罚之余,我们更应当考虑将具有此种恶劣行为的经营者,通过从业禁止、设定黑名单,将他们阻却在行业之外。 -
全球“抢购”呼吸机:现货为王、倒爷囤货;部件紧缺、产能受限
一批国产品牌呼吸机已进入“绿色通道”——获得了FDA批准的紧急使用授权(EUA)。不过,上游元器件供应不足,国际航运不稳定,通关手续变动等一系列问题,仍在掣肘国产呼吸机企业的“出海”之路。 -
乳粉“配方注册制”送审稿出炉
送审稿的最大亮点,无疑是将注册制的适用范围,从国产乳粉扩大到了进口乳粉。这意味着,逾千品牌的乳粉或面临淘汰的命运。 -
军队公务用车今后只选国产品牌
解放军四总部日前印发文件,要求严格按编制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擅自扩大专车配备范围或变相配备专车。公务用车实行集中采购,选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 -
洋奶粉:我就是贵!
进入2012年8月,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再次提价。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许多洋品牌的价格甚至已经比原产国高3-4倍。以市场价值计算,洋奶粉在中国攻城略地,市场份额高达70%。洋奶粉的“唯利是图”,凸显了国产品牌的不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