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一企合法取黄河水,大量污水去向不明,宁夏一工业园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
“如果只是个别企业没有取得合法手续,我们把它停掉容易,如果整个园区都因为水的问题关停,确实很难下这个决心。” “地方拿到多余的水指标后,相当于一个无形资产,既能给农业技改项目留后路,也能为招商引资工业企业留空间,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更不愿意卖了。” 为处理企业偷排至管网的工业废水,平罗工业园管委会甚至违规用污水洒水降尘。仅2021年2月至6月,园区管委会就将七千余吨管网污水违规用于固废填埋场洒水降尘。 -
“洋垃圾”全球版图变革:出口国自救
2021年,中国对“洋垃圾”彻底说“NO”,自2017年中国发布“洋垃圾”禁令以来,被迫“接盘”的东南亚国家也开始拒收洋垃圾。 欧美等垃圾产生国不得不考虑将固废业务的重点从贸易转为回收,升级本国的回收体系、担起处理本国垃圾的责任。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再生企业也开始到废料的来源地设厂。 (本文首发于2021年1月14日《南方周末》)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建设“无废城市”,道阻且长
最近垃圾分类叫得很响,但生活垃圾分类只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中的一个环节,除了垃圾分类,还有源头减量、收集和运输、分类利用和处理等,这是一个工作体系。 固废处理好了,“邻避”的问题解决好变成“邻利”,社会效益明显。这涉及公民素质的提高,对政府也是挑战,也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标志。 -
中央环保督察三年收官,最难啃骨头居然是这三类
通过270起通报案例分析发现,环境破坏主要有三大类型:保护区或其他生态敏感区内违规开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不足;矿渣等工业固废处置不当。 按照通报所涉政府级别而言,地市一级的部门被通报最多,有104个,县区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58个,省级政府部门被通报的有7个。 一位汾渭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局局长把全国环境治理好的案例比作“黄冈题库”,“用黄冈的题来考我们,自然就知道怎么考了,答卷成绩也好了。” -
京城“地主”抢购“垃圾圣殿”
首创豪掷51亿收购新西兰最大固废处理公司,这成为中国企业在环保领域的最大海外收购案例。首创掌门人刘晓光为何做此决策?首创凭什么击败竞争对手?新西兰的固废处理技术能否真正引进中国? -
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4.5万亿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意见》明确今后3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