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又红了丨回乡偶书
今年,苹果长势良好,父亲的笑容藏不住,透过那排我从小看到大的牙齿显露无遗。像父亲一样的果农们是收获季节最可爱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他们一年来的付出、汗水和无数昼夜的坚持,终于化为丰收的喜悦洒满果园,浸透这片脚下深爱的黄土地。 -
乡村葬礼,悲伤被掩盖在热闹里丨回乡偶书
一位年长的族亲扶起堂侄儿,亲自做示范,教他如何行下跪叩拜大礼。我想晚辈中的90后这一代尚能配合,到了00后,这些传统的习俗规矩大概再无人遵照执行,终归是要烟消云散了。 -
从牌场上抢人,骑行的风慢慢地吹到了乡下丨回乡偶书
自行车成了家里的“抢手货”。吃过早饭后,我和我爸就要争夺这辆车的使用权。我问他,你咋不打牌去了?他回,有车了,还不烧油不费电,哪都能去,还看啥牌。 -
麦子不值钱,但邻居们真好丨回乡偶书
凌晨两点多钟,乡邻们从睡梦里醒来,无声地加入到这场劳作中,干起来轻车熟道,利索干净。他们知道,麦子泡了水就坏了,就卖不上价了,这是一场与老天爷的竞速赛。 -
“清明到了,记得回家看看”丨回乡偶书
这几天,村子里的热闹一点不亚于春节,很多过春节没回来的人都回来了。路上的行人或步履匆匆,或神色凝重,他们应该都和我一样,心中装着对祖先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
婚礼上听“常识课”:“互免模式”下,老家变时尚了丨回乡偶书
家有喜事,现在都流行不出份子、不送红包。“互免模式”,让平民百姓“喜”得轻松、“爱”得无忧,也让家乡首批入选全国婚俗改革的实验区。 -
游子返乡定居,和农村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丨回乡偶书
二十年如一日,他坚持搞的村春晚已成一张名片,作为平台也培养了年轻学子,如今主创团队已经到第二代了。 -
凌晨3点,和母亲去卖玉米丨回乡偶书
前来贩卖玉米的人,大多都垂垂老矣,银丝在夜色中也清晰可辨。他们聊的是对未来的安排,现实的不满和琐碎,还有干不动农活的无奈感。 -
“娃,上海好还是咱们这里好?”|回乡偶书
异地工作的人,都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带着孩子回到故乡,扩大他们的认知,增加他们童年生活的广度。 -
那个慢慢陌生的村庄,我们还回得去吗?丨回乡偶书
生活的逻辑代替“礼数”,简单高效成了新的追求。当少数人违背传统时,传统会督促他们回归;当大多数人违背传统时,传统便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