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贯中何许人也?《三国演义》的最早版本为何见于明代中后期?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十六世纪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明代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一百大几十年的《三国》《水浒》,也终于被制作成印刷品了。不久后,《西游记》《金瓶梅》也被创作出来了。 -
“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从关于龙袍的故事说起
尤其是隆庆开关之后,明朝商品经济发达,民众越发富庶,僭越之风盛行,朝廷也完全放开不管不顾。于是,这种“大家一起穿龙袍”的风气,很快从官员蔓延到了普通民众中。比如《留都见闻录》记载,当时甚至连小贩的老婆,喝喜酒的时候都敢租官员礼服来穿。 -
“老实人”成了贬义词:语义嬗变背后是对消费和情绪的无度索求
文化资本所推广的这种文化范式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即对消费欲望的予取予求和随时随地的情绪索取。前者是个体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所能达到的最理想物质满足状态,后者则是高度原子化的社会中对抗个体孤独的基本要求。 -
广东援疆20年:一场持久的边区经济试验
相较于援疆项目带给当地收入水平增加这一效应,大量劳务人员到现代企业就业,客观上接受了商品经济训练,培养起市场经济行事习惯,更具深远意义。 -
向精诚进发,可不能砸了自家招牌!
这是个被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裹挟向前的时代,仍有人持心守真,以精致工,以诚服人。 -
【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4)
1981年7月7日,中央肯定了个体经济的作用。9月,新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到任,他一下车就到了最繁华的五马街口,眼前全是小作坊和匆忙行走的推销员。他在回忆文章中说,1981年他去温州农村调研。一个农民养一头牛,一年收入1500元,相当于一个干部30年收入…… -
明朝:最后一个衣袂飘飘的年代
明代之前,“生活”的含义就是劳作,是解决生存问题;明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生活”的含义也就变成了“享受”,上升到生活品质的层面。明代的苏州城,服饰时尚一年一变,甚至一年多变,是当时世界顶级的奢侈品消费中心,是500年前的迪拜、巴黎和摩洛哥。 -
【文学】“没有思想就没有文学”专访作家白桦
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经历了三次冲击,三次挑战:1980年代的政治文化浪潮、1990年代的商品经济大潮、2000年以来的传媒信息热潮。 -
【世说新语】苏继赏说“羊”
一个干部每年到牧区检查工作,少说也要吃掉10只羊,而现在,慢慢地领导不能白吃了,牧民也有商品经济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