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冒进”、运动式“减碳”,应如何纠偏?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试点各有18个和42个。提目标其实并不难,但现在回看,有相当一部分目标是提了,没有任何落实的行动。 对于碳达峰峰值的理解,不能太过于机械。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的情况来看,碳排放存在一个长时间的高位平台期,在这一阶段增长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波动,存在多峰凸起,而不是单一的峰值。管理部门应有科学的认知,碳排放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与起伏,是正常现象。关键要看长远态势,碳排放的潜能是否释放。 四十年的碳减排应当考虑代际的公平性问题,下一代会更富有,中国2050年人均GDP可能是2020年的2.3倍。减排任务可以留一些给未来的“富人”,而非全压给现在的“穷人”。 碳的定价与中和必然带来一定的代价,随着双碳目标逐步由顶层设计转向实际推进阶段,生态补偿、财政转移、地区经济提振、工人救助再就业等公正转型措施必须及时到位,为双碳目标的有序公正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中国迎来气候外交新机遇
国际社会试图在秘鲁利马创造“奇迹”,为2015年底在巴黎达成全球气候新协议奠定基础。中国依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中,并没有因为《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改变自己的立场。世界记者眼中的里约峰会
“当年人们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望非常高,整个西班牙的媒体都为此而狂热。然而,最后所有的期望就像气球一样突然破碎了,全世界的憧憬在政治现实面前突然变得滑稽可笑。我们的媒体都不太愿意派记者了——知道没有什么事情会发生,派记者跑这么远,又有什么理由呢?”西班牙的环境记者卡洛斯叹息道。坎昆:气候谈判再上路
哥本哈根大会草草收场之后的两个月里,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机制岌岌可危。如今,随着新会议日程的确定,气候变化谈判重头来过2009年国际新闻关键词
2009年,似乎从以色列“铸铅行动”的炮火震动人们新年美好愿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甲流肆虐,席卷全球;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庞氏骗局”涉案金额高达650亿美元,“导演”麦道夫锒铛入狱;国际社会联合起来,打击猖獗的索马里海盗;世界许多国家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世界汽车巨头通用公司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不待以告别演唱会相奉歌迷,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人生匆匆谢幕;世界最高楼——800多米的“迪拜塔”落成在即,迪拜世界集团却遭遇债务危机;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大会,更像是一场政治和经济的角力。 回首2009,一个个关键词,一张张照片,串起我们对这个不平凡年度的回忆。李连杰在哥本哈根倡导绿色出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12月15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电影人李连杰骑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的低碳生活方式。【哥本哈根】“气候难民”
12月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2个气候难民雕塑摆放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外的小河里,以提醒人们注意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 据联合国的估计,到2050年时,全球将有大约2亿左右受气候变化影响而逃离家园的难民。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开幕
当地时间7日10时40分许(北京时间7日17时40分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 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安排。慢慢消失的“北极熊”
这尊北极熊冰雕于12月5日落户哥本哈根市中心,并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慢慢融化,组织者希望以此提醒民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据科学家统计,地球上现存2万至2万5千只北极熊,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并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并将于18日结束。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今日召开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各国在减排目标、资金等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