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是世俗意义的失败者,也是常常思考生死的“哲学家”
写《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的三年间,宋明蔚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死亡是不容置喙的“戛然而止”,“不会因为这个人的生命力多么蓬勃,为了登山付出多少努力,或是列下的计划多精彩就网开一面。” 在户外媒体人马德民看来,书中一些人物的经历尽管发生于二十年前,却与今天关于轨道和旷野的讨论有所呼应。“比如严冬冬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毕业之后其实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和收入,然后结婚生子、事业有成。但他没有选择这样的人生路径,而是遵从内心的召唤,走进登山。” -
徒法不能以自行——新慈善法配套三规章解读
9月5日,修正后的《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与新慈善法相呼应,《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完成修订发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从法律规范层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
董宇辉单飞:“网红经济”的分配与制衡仍是管理学难题丨快评
对俞敏洪而言,“和平分手”等于是在“丈母娘粉丝压力”与“公司运营压力”之下的结果,而或许是为了“体面”带来的品牌效益,俞最终选择了“送公司加祝福”,颇有一番“仁至义尽”的味道,也与当初俞“二次创业”时的“体面”遥相呼应。“作为一个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企业,舆论力量常常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是俞敏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网红经济”合作模式中的利益分配与制衡仍然是一个管理学上的难题。 -
“超级黑天鹅事件”一战爆发110周年:新一代民族主义者如何点燃了火药桶
英德混血、传奇的世界主义者哈里·凯斯勒(Harry Kessler)伯爵在战后回望历史时深情地表示,“那些非常尊贵、老派、普世的事物,那个仍是农业当道的封建欧洲,那个由绝代佳人、优雅国王与联姻王族组成的世界,那个18世纪的欧洲与神圣同盟……这一切都如美人迟暮一样衰弱朽坏,终于消亡不再。”这段精彩旁白呼应了间战期(1919-1939)欧洲“西方的没落”的情绪,也为新时代的到来写下注脚:欧洲不再是老派的欧洲,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新兴意识形态,在这个世纪主宰了欧洲。 -
郭毅:互联网平台企业承载更多的社会创新期待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创新应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管理有效呼应,在政府行为成本较大,而商业组织又具备优势的一些领域有所作为。 -
“哈佛博士为富豪子弟做家教”:鸡娃的本质仍是教育投资 | 快评
贯穿全书的一个线索,就是近百年前菲茨杰拉德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意在以她的教学经验与这部经典小说呼应,论证“金钱可以让生命变得耀眼、迷人、鲜活,却最终让年轻人陷入孤独与无爱”以及背后有关“阶层固化”“自由发展”的左翼叙事。但细审全书可知,作者的很多结论颇有可商榷之处。其实,只消将“富豪鸡娃”简单视为一项智力投资,就大可以平常心对待这种现象。 -
对话许知远:梁启超和他诞生150年后的世界
“梁启超和我隔了一百年,他是1873出生,我是1976年,可能会有一种潜意识的呼应。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剧烈转型、进入现代世界的过程中,梁启超是一个精神世界的代表,他广泛的社会参与也提供了样本的丰富性。” -
在关岛“360度反导”,美国砸重金升级军事基地
“现在在关岛打造‘铁桶阵’,就是为了擦枪走火后占据主动。” 关岛、天宁岛、塞班岛、威克岛和夏威夷将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岛屿基地群,成为西太平洋上的“超级军事基地”。 -
《怪奇物语》 美国神话及其坠落
几年前因为新鲜直率而横空出世的《怪奇物语》,如今因尾大不掉呈现坠落之势,着实遗憾。但作为一部呼应着美国年代史,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足以指代美国本身的文化产物,它的坠落,可能适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