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丨全国爱耳日
“40岁左右及40岁以下群体突聋发生率正在提高,但病理机制还没有非常明确。” “短期的听力损伤可能恢复,但长期或定期暴露在大音量环境,听力损伤是永久性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或者以为耳聋离他们很遥远。” 一些地方在探索免费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上海从2023年10月起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更多听障患者。听障儿童家长:我们不想孩子“被特殊化” (从129347复制)
“做公益,要了解我们真正需要什么,别只为了博人眼球。”听障儿童家长:我们不想孩子“被特殊化”
“做公益,要了解我们真正需要什么,别只为了博人眼球。”提醒!看到背这种橙色书包的孩子,开车请务必放慢速度......
“橙色书包”是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一个专门针对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贫困听障儿童回归社会前的黎明
“康复一名聋儿,挽救一个家庭。”“你别看他们听不到,语言能力不好,但是沟通起来,什么都可以。”帮助天使,成为天使
在“天使听见爱”项目启动后,全国各地的康宝莱服务提供商都加入了救助听障儿童的行列。无论个人捐助还是“微慈善”的小额捐助,他们以此为机缘走进了听障儿童的世界,也在自己人生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留下一段段故事。生命因你而动听 ——听障恢复者张萌自述
自己的名字,是我最早听清楚的词。渐渐地,就像拼图一样,生活一点点变得完整而美好。人工耳蜗是重度听障干预最有效手段 ——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
作为国内听障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告诉记者,1996年,中国开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距今已经18年。“听到声音,他们就‘活’起来了” ——“天使听见爱”慈善项目这五年
“助听器就像一个外戴麦克风,把声音放大。人工耳蜗就等于把助听器植入耳朵中,近距离、直接进行声音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对记者说,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听障干预最有效的手段。民间康复机构:夹缝中的艰难生存
门外,迟到了的李嘉文奶奶,正在加快脚步。每天早晨,她搭乘驶向西山脚下工程兵大院的396路公交车,送李嘉文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漂亮妈妈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以下简称“漂亮妈妈”)做语言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