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考研热迎来历史拐点丨议教
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显著下降,意味着一个疯狂考研的历史阶段终告一段落,新一代人更理智了。这是一次重大转折,更重要的,是一种进步。 -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涉案金额过百亿:警惕传统骗术不断迭代丨快评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民族资产解冻”老式骗局,等于集合了“刷单返利”“售卖假货”“虚假理财”“冒充国家机构类诈骗”的多种元素,又因其技术手段得以触达更广阔的人群,行骗成本也相应地得以摊平,从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需要警惕的是,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类似“民族资产解冻”的老式骗局在经历了电信、短视频、App等“技术迭代”之后,是否还会博得如人工智能这种更新技术的“加持”并继续收割特定人群。毕竟,如今的AI已经可以让“历史名人开口说话”。 -
国考30年,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报名人数从2020年的143.7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303.3万人。报录比也从2020年的59.5:1,上升到2024年的77:1。 在2025年度的招聘工作中,定向选调只面向部分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常规选调也仅面向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
青岛旅痕:岂止长亭短亭
沈从文《边城》里的翠翠是从崂山乡村女子获得灵感,老舍的《骆驼祥子》也写于青岛,还有萧红萧军的《生死场》《八月的乡村》……旅寓的文化名人将青岛带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 也许青岛的文化意义,便不只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好比一块白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全看此后的努力。” -
苟仲文被查,二十大后落马正部级官员增至7人丨时政周报
华春莹任外交部副部长,是第三位女性副外长。 2023年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3286人。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云南省审计厅原厅长刘明再被查,曾为孙小果改判打招呼。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4年5月25-31日) -
南阳举办“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从名人故里之争,到文旅消费新业态丨快评
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网红旅游”“文化IP”成为新的文旅生态,各地文旅局长不惜“出圈”宣传本地人文风情、美食美景,也有过淄博、哈尔滨、天水这种“泼天富贵”的成功案例。地方政府搭台、文旅部门唱戏、网红跟进宣传、线上线下翻炒,最终找到“流量密码”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现实客流,成为近一两年来各地政府文旅部门的日常操作,不过成功终究是小概率事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
巴以冲突半周年,以色列在被世界抛弃?
每一次的冲突爆发,哈姆都会产生“逃离加沙”的念头,却从未实现过。联合国预测,如果以色列再次进攻拉法,将会有超过80万人流离失所。 “这次撤军只是以军一次战术的转变,是以军向其国内展示战争实力的体现。”汗尤尼斯是加沙南部最大的城市,在汗尤尼斯,以军已打垮成建制的哈马斯军队,将转入定点清除模式。 7名人道主义志愿者死亡备受关注,而逝去的几万巴勒斯坦人却没人关心,“这可以反映以色列右翼倾向扩大的氛围,他们不关心‘如何解决巴以问题’”。 -
02:2
重生之蔡元培回北大读书?名字的神奇力量
近日,“北大考生蔡元培”引发舆论关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复试成绩信息显示,考生蔡元培复试成绩仍是专业第一,其与上世纪上半叶北大老校长同名引发热议。北大回应,是否录取这名考生仍然要等待最终名单出炉。 与名人重名并不少见。战国时代有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也有个文人叫司马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叫魏无忌,唐朝有名相叫长孙无忌。这两个案例,都是后人仰慕前人而故意取的重名,要么是父母所取,要么是自己后来改名。 而即便是在当代,不少重名也都会引发公众的兴趣。以明史专家张献忠为例,其“张献忠研究张献忠,为史上的张献忠洗冤”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心理学素有“自我归因”理论:一个人越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越会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强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型人格,取名/改名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动机不仅是追慕前人,也隐含着自己的人生志向。 北大考生蔡元培”的新闻也显示,原始思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取一个好名字,依然有不可小觑的正面价值。 -
北大研究生复试惊现“蔡元培”:名人为何总能成为人名? | 快评
进而言之,“刻意重名”的行为也植根于人类古老的原始思维。世界各大文明都曾有“名字巫术”的历史,名字的起源与语言的起源大致同步,因此也就带有神奇的力量,被认为与人的身体血肉相连,由此还助推了两种看似截然相反但却同源同构的习俗:避讳与连名。人们会担心自己名字被人窃取而受到伤害,也会寄望于袭取他人好名而收获好运,而这都源于“名字巫术”衍生的“名字崇拜”。 -
00:23
艺术类十年九升,农学、军事十年没涨,你过研考国家线了吗?丨有数
近日,2024年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已经公布,分数和你的预期一样吗?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较去年减少了36万人,国家线分数却基本有增无减。13个专业大类中只有经济类的国家线比去年降了8分。最难考的仍是文学类专业,国家线已经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近十年来,艺术类专业竞争愈发激烈,国家线分数稳定上升,目前和文学类只有2分的差距。相对更容易“上岸”的农学和军事学,分数线却连年下滑,自2022年起分别位居专业大类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