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6
钱穆:对国史的温情与敬意丨那年今日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1895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他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民国“史学四大家”。 1930年,35岁的钱穆以《刘向歆父子年谱》震惊学术界,后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执教。1950年,他在香港创立新亚学院。1963年,该校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钱穆为其亲定校名为香港中文大学,并坚持必须由中国人担任校长。香港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之一,钱穆功不可没。 -
“老祖宗留下的房子,被人抢走了”—— 陈寅恪祖宅开发风波
“陈家大屋的炊烟百年不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走出了影响中国近现代政治、历史学界的“陈门五杰”,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便是国学大家陈寅恪。 陈丰贵骄傲中难掩失落,近十余年的开发,陈氏后裔搬出了祖宅,而又遭遇二次搬迁。“是被迫的。一是补偿款给得太低,另外用了‘流氓’手段。” 陈小安解释,拆迁安置坚持“四个满意”原则,安置补偿会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只会给村民带来好处,“老百姓只会在这个上面收益,只会赚钱”。 “陈家大屋项目,号称是要弘扬书香文化、人文精神,但是开发过程与陈家大屋代表的文化、精神是背道而驰。”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
炒币炒鞋炒盲盒……国人热衷“炒货”有何玄机
历史学家赫拉利在畅销书《人类简史》中指出,我们智人得以生存发展至今,很重要的一点,是“会讲故事”并“相信故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世间很多事都是如此。大家都相信央行印的纸可以买东西,于是这些纸就成了钱。相信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事情就能搞得越大。用这个观点解释“炒货”,再合适不过了。 -
远去的背影——田余庆先生逝世周年祭
在他去世后, 也出现了 “国宝级大家” 这样的尊称。但我觉得,“严谨、 睿智的历史学家” 也许更适合他。“严谨” 代表了他的态度,“睿智” 代表了他的禀赋。 -
追忆黄彰健先生
黄彰健先生发现军机处与总理衙门王大臣在议复戊戌年康有为改革建议的奏折中,康氏根本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的改革建议,于是他得出结论:《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十多年后精心伪造出来的史料。 -
2013年非虚构类图书观察
在非虚构类图书里,大家的兴奋点仍然是“记忆”和“转型”,一年又一年,关键词没变,读者的口味却越来起精细了,以前贩卖点儿野史逸闻,造几个概念,就能畅销一阵子,现在的读者早已不是昨日的吴下阿蒙,昔日书斋里的史学家、社会科学家,现在频频出现在各种好书榜里,就是明证。 -
历史学家唐德刚过世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先生26日晚间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肾衰竭过世,享年89岁。身为中国近代史大家,唐德刚也是华人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他与民国政要如顾维钧、李宗仁、陈立夫、张学良等人多有接触,和人在纽约的胡适则为忘年之交。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