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气候先锋|兴业证券刘志辉:做证券业绿色金融的探索者
相较银行业主导的绿色间接融资,证券业主导的绿色直接融资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刘志辉认为政策标准逐渐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行业先行者通过系列管理和业务创新拓展绿色证券场景,并通过加强外部对话合作,共同提升证券行业在绿色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
商业银行如何为企业ESG“画像”|解码中国ESG评级
商业银行需不断完善对企业和项目“绿不绿”“有多绿”“绿多久”的精准识别、量化评估和全程管理方法,加快培养基层一线既懂业务又熟悉绿色金融政策的专业人才,让特色产品和典型打法全面推广。 -
将ESG评价融入投资决策全流程|解码中国ESG评级
博时基金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刀切”式的打分无法体现不同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考虑到转型资产的潜在投资机会,机构并不会直接禁止投资碳排放量目前相对较高的行业。 -
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制定转型金融标准迫在眉睫|两会金融界之声
如何在“非绿”的企业中,有效识别出具有意愿、技术和能力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未来,拓展绿色产业认定范围,标准制定和产品创新是一个开端。建立配套的统计标准、监管及激励机制,形成一个“工作闭环”,则是保证相关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 以标准化方式提高金融市场可持续信息的透明度,解决金融市场产品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不一致性,避免绿色投资产品发行时的“漂绿”行为。 -
银行保险业如何“向绿”而行?丨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④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 人民银行已牵头起草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四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这将为金融机构满足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依据。 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可参考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等机构的准则,提高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能力,从自愿披露ESG治理转为强制披露。 -
王遥:撬动绿色金融力量 构建可持续未来
-
什么是真正的香港危机
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突破地产财阀的合围,靠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崛起实现可持续的经济转型,是解决香港诸多问题的出路所在。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香港必须坚守的,便是这座东方之珠得以安身立命的——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