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造子宫量产婴儿意味着什么?“新单亲家庭”或涌现丨快评
所谓“生恩没有养恩大”,这话通常使用的场景是孩子被收养,不过可以更进一步解释为孕育胎儿的成本远低于婴儿出生后到成年的抚养成本,即孩子生出来容易养大难,这是堕胎与弃婴产生的机理之一。男女缔结婚姻的主要动机正是为了共同抚养后代,有钱的男性或女性本来就有能力承担孩子生与养的成本,如果他们能够直接从市场上定制自己的孩子,九个半月后从人造子宫工厂抱回来就行了,婚姻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必需品了。 所以,人造子宫的普及会首先改变富人的婚姻家庭形态,或会出现有钱的单亲爸爸或单亲妈妈怡然自得独自抚养孩子的景象。单亲妈妈在探索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我们是战友”:当两位单亲妈妈选择共居
女性之间搭伙同住的方式为单亲妈妈提供了一种对抗风险的新选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单亲妈妈爱上“富二代”被骗两千万:解剖一则“杀猪盘”
如果财富并非事业打拼而得,而来自其他途径,财富所有者就会缺乏打拼过程中所积累的能力和经验。没有从无到有、一分一厘皆辛苦挣来的切身感受,在财富支配方面就会比较随意;没有踩过坑,不识人间险恶,就很容易轻信他人,在投资方面被口头承诺或者眼前小利所迷惑。富裕家庭喜招体制内女婿:只办婚礼不领证有什么考量?
女方“非婚生育”生孩子,不给孩子登记父亲,生下孩子也是跟女方姓。有些为了操作简单,直接作为单亲妈妈到国外生孩子。直到双方同居几年,生儿育女,男方表现好,升职升官,再补领结婚证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5日《南方周末》)41岁未婚妈妈,历时4年拿到生育津贴:“我从不后悔”
张萌争取生育津贴的四年期间,社会生育政策开始“破冰”——全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生育率不断走低、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些变化给类似张萌的单亲妈妈们带来了转机。 “我生孩子、养孩子,还得偷偷摸摸申请应有的权益?很多妈妈状态不好就是因为首先她们不认同自己的身份。” 研究表明,有幼儿的单身母亲报告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可能性是有伴侣的母亲的两倍,特别是在面临经济、社会逆境时,合适的社会支持相当重要。住烂尾楼的人:单亲妈妈身背房贷租不起房,有人花光积蓄未能入户
昆明“别样幸福城”四号地块,5年前烂尾。 烂尾楼,常常因乏人问津而渐渐被遗忘。昆明一座5年前便停工的烂尾楼盘,因有了人气而备受关注。国内首条专注单亲妈妈的免费服务热线开通
广州市法律援助基金会与唯品会公益共同开通国内首条专注于单亲妈妈的免费服务热线。单亲母亲在需要心理或者法律层面的援助时,可在全年8:30-22:30间拨打热线电话400-038-8888寻求相关帮助。“看不见”的单亲妈妈NGO
多位业内人士共同描摹出了一个不轻易诉苦、身份隐蔽、需求复杂且多样的单亲妈妈群像。【阅读】单飞妈咪(14)
我不怕世界末日,只是有个小小的要求:麻烦世界末日不要在上课时降临,最好在半夜发生,好让我能紧抱公子一起上路。有生之年,不知道能否跟公子去日本,让他坐一坐最爱的新干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