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到底能不能被科学验证?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首次刊登有关传统中医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该研究将中草药的评估融入现代医学的循证研究框架,为评估传统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范例。 -
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肾植入人体
哈佛医学院在肾脏移植史上取得一项重大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将来自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生命垂危的患者体内,并成功地在患者体内维持正常功能。 -
01:28
“五年未升副教授转岗后勤”,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现实
近日,一则《太原师范学院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在多个网络平台上流传。其中,“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来校工作满五年,如未能晋升副教授,本人需服从学校安排转到后勤、保卫等服务保障岗位”,这一内容瞬间引发网络热议。 有网友感叹“以前只是985名校非升即走,现在地方名校也开始效仿”,顺带再度引发了有关“青椒待遇悲惨”的一些讨论。其实,这则“新闻”本身是一篇三年之前的旧闻,其所反映的问题并不自今始,而问题本身也并非“青椒难熬”那么简单。 “博士不好就业”的现象已经延续多年。“上海交大医学博士当中学保健员”“核物理专业博士应聘城管”等新闻层出不穷,反映的是博士“向下兼容”的现实。在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脱节的今天,社会各界理应正视“博士供过于求”的现实,高校理应思考博士招生培养计划的调整之道,象牙塔里的学子也应直面这一变化,认真考量“要不要攻读博士”这个重大抉择。 -
01:26
心情烦躁还易怒?专家提醒35℃以上当防“情绪中暑”丨硬核唠科
据统计,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h、湿度高于80%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心烦气躁的现象。 -
阿斯利康携手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加强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合作
-
小心产后康复的智商税:“很多问题做做运动就解决了”
“很多问题其实不需要花钱,做做运动就能解决了”。有的产康项目,“不仅坑钱,还有可能造成损伤”。 2022年7月,中国康复医学会产后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数百位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编写的《产后康复指南》出版,但在行业内的知晓率还很低。 在讨论任何一款产后康复或是治疗项目的效果前,孕妇更需要重视的理念是:“预防总是第一位的。”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
“师范生本硕博贯通”“向中西部资源倾斜”:大学校长们的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方复全,从提高师范专业生人均拨款、增加本硕博贯通培养指标等层面提出了建设师范专业的建议。 曾被外界视为人才流失情况较为突出的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此次提出,要在甘肃布局落户大科学装置和基础科学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以吸引国内外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关注的是可能出现的第二轮新冠感染高峰问题,为此,他建议做好科学研判和各方面科学准备。 -
01:34
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最好在35岁以前
过去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戒烟在任何时候都不晚。35岁以前戒烟,能避免90%吸烟所致的心脏病;在40岁及以前停止吸烟,则可以将死亡风险降低约90%;近期,美国癌症协会、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美国医学会开放存取杂志》上的一项大型研究,再次验证了此前的研究结果。 -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建方舱医院?郑州有关部门:已叫停
附近小区居民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视频显示,有工人挥动铁锹砸向厂房玻璃,部分玻璃状态较为完好,并非“早已破损、透风”。 郑州市相关部门回应称:在二砂厂建设方舱医院确有其事,但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损坏,“借用的是闲置厂房,而并非改造”。11月11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我们局里对这个事非常重视,一直在研究,也指导地方在推进”。 11月12日上午,“郑州发布”援引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不再作为方舱医院(医学观察点)建设。 二砂厂附近小区业主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1月11日施工已经停止,下午四五点左右,厂房没有像往常一样亮起灯,也没有听到施工的噪音。 -
01:31
“馋哭隔壁小孩”的“超加工食品”,是健康杀手吗?
薯片、雪糕、瓶装果汁、调制奶茶……这些“美食”,其实都属于“超加工食品”。大家都知道它们不健康、吃了会胖,却对其增加癌症和死亡的风险了解甚少。近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细节。这项研究对近20万人、历时近3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常吃超加工食品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