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家绿色“隐形冠军”长成之路
2023年度,55家绿色“隐形冠军”投入研发费用71.28亿元,平均每家投入研发费用1.3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5.33%,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2023年的平均值,以及A股整体的平均值。 我国绿色“隐形冠军”呈现出年轻化、民营化、全球化、重研发等特点,业务触角也正从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传统环境领域延伸到“新三样”。 绿色“隐形冠军”作为第一申请人共申请国内专利约7.74万项,平均申请约108项,共获批国内发明专利数量约1.08万项,平均17.6项。 55家绿色“隐形冠军”中,3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动,其中19家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的双增长,1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则表现出双下降。另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绿色“隐形冠军”领军企业的净利率表现比较抢眼。 (本文首发于2025年2月6日《南方周末》)女性正领导逾1/10的A股企业,科创企业是她们的主场
这630家企业,在同期A股市场5335家上市企业(包括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北交所)中,占比约11.81%。煤炭再造山西首富:吞并上代煤老板资产,搭乘“明星股”快车
2009年3月,孝义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举市开始转型。鹏飞抓住了政策风口。 鹏飞收购的特点是:收购主体新成立;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控制被收购公司,原股东承担债务或显著增加的司法诉讼;对被收购资产充分利用。 至2022年7月,鹏飞集团旗下拥有煤矿15座,煤价大涨是其近两年资产迅速膨胀的主要原因。 为其发展提供资金弹药的,除了金融机构,还有一家昔日创业板“明星”公司。A股各板科创成色如何?
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总和最高,但研发强度平均值和中位数均排在最末位。 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中位数最高,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高于上交所主板,但不及科创板和创业板。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均垫底,但研发强度要高于两个主板。 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强度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遥遥领先,但研发人员总数、平均值和中位数都垫底。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日《南方周末》)千亿光伏龙头,炸雷了
步子迈得有点大。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
北交所起航
北交所的首批参与者,将来源于现有新三板精选层公司,目前有66家。新增上市公司将来源于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目前有1249家。 66家精选层公司,不到一周内股价大多迎来了久违的连续上涨、历史新高和较高换手率,带动了新三板精选层板块概念整体上涨13.18%。 企业发展和金字塔一样,塔顶是主板,下来是科创板、创业板,然后北交所,最后新三板基础层。“层次越多,企业的选择也就越多。”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创业板恐慌杀跌,50只个股顶格跌停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市场主导更需监管“零容忍”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创业板注册制首日:一小时成交额达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