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术巨匠:略谈翁同文先生的出版史与科技生活史研究
翁同文先生的治学植根传统,视野与方法深受西学影响,将文献与文物高度结合,将社会与人生充分融贯,特别关注下层社会、特殊技艺以及基本典籍。 -
01:31
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丨那年今日
1917年8月9日,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一个儒商之家。据他说,家里曾是当地首富。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期望他学习儒学宗师周敦颐。他没有辜负期望,成为了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学术界有“南饶北钱”(钱钟书)和“南饶北季”(季羡林)的说法。饶宗颐精通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至百岁高龄仍笔墨挥洒不息。他还通晓英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文字,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代表作有《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敦煌书法丛刊》等。这些成就,离不开他“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观,要先立德、立品,再做学问、做艺术。他为人低调谦和,面对“大师”的光环,他说:“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方言“大师”与“大猪”谐音)。2018年2月6日,饶宗颐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
观景楼上的智者:钱伯城先生印象
2021年11月3日,钱伯城先生在上海走完了他百年的人生之路,他几乎完整地见证了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因此,撰文回顾他的生平事迹,不仅是对前辈的纪念,而且也是为出版史提供资料。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 -
那个带给过我们欢乐的人告别了红尘
11月17日上午9点,嵩山少林寺在藏经阁为蔡志忠举行剃度仪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为其剃度,取名释延一。蔡志忠以漫画闻名,他的作品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售量超过4000万册。在动画界,他的作品《七彩动画老夫子》获得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画片奖,并创下当时台湾影史票房记录。他爱打桥牌,爱喝咖啡,热衷深夜工作。及肩长发曾一直是他的标志 2019年7月,我曾在杭州西溪的蔡志忠工作室与他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长谈。采访完后两周,他发来一封邮件,讲自己这段时间在画佛像长卷,附上照片一看,有《清明上河图》一般长。他说:“当画家不要看不起自己,要尽可能画出传世的作品。我们不要看不起自己,别人才不敢小看我们。”9月,我收到了他画完的30张佛像,这花了他两年的时间 如今,他告别红尘,再无三绺长发在头顶飘扬,但他带曾带给我们的欢乐会继续留存。他在采访中曾多次提到与少林寺的缘分,今天种种应该也是思量已久的计划,一如他执着于漫画、动画、佛像一样,是他用力生活的方式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罗宗强先生印象
对于编辑来说,工作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发现一部好书稿、一位好作者,以及书出版后得到好的反响、作者成了知交。对于我工作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我来说,已故的罗宗强先生(1931—2020)和他的著作《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就是这样的好作者和好书。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
陈三立的废后密谋之由来
张求会《陈寅恪家史》一书,写的实际上是陈寅恪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的奋斗史。江西义宁(今修水)竹塅陈氏家族,因陈宝箴主持湖南维新事业而名垂青史,以陈三立的诗歌成就而备受景仰,因陈寅恪的史学成就和崇高人格而享誉世界。张求会研治义宁陈氏史事垂三十年,创获甚丰,早在2000年即已出版《陈寅恪的家族史》,此后仍孜孜以求,旁搜远绍,结合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将原书作大幅度改写,而有《陈寅恪家史》的撰作。 -
人类首次环球航行,《在路上》出版 | 一周文化史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船队的18名幸存者乘坐最后一艘船返回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
鲁迅出版《呐喊》,长江学者计划启动 | 一周文化史
2017年,柯洁对战Alphago。 -
葛兆光:个人命运的巨变,也是学界命运的巨变
过去一年里,著名历史学者葛兆光完成了两件事:一是一门研究生课程《亚洲史研究的方法》备课和教学;二是两部重要学术著作《中国思想史》(Brill出版社)、《何为中国》(哈佛大学出版社)英文版的出版。 -
新发现的夏志清少作
夏志清(1921-2013)先生的成名作无疑是1961年问世的英文版《中国现代小说史》,书出版时,他已经40岁,人到中年了。那么,在此之前,他的写作情况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