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溜索出行”成历史,中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
截止到2023年底,中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60万公里,占据中国公路总里程的84.6%,长度可绕赤道115圈。 -
两起事故27人丧命,求解农村出行安全
2020年底,农村每百公里交通事故率和每万人交通事故率均呈上升态势。同时,近十年平均每10起交通事故中,农村道路的死亡人数比城市道路多1人。 许多早期乡村公路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加水泥硬化而成,“勉勉强强修通,但是不符合最基本的工程技术规范”。一旦出现破损,很多时候无钱修补,也留下安全隐患。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 -
噪声法25年首修:每年两百万件投诉,“安静权”需获保障
自1996年制定以来,噪声法与现代生活已有不少脱节,此次修订变动较大。原法条款为64条,仅保留2条,修改48条,删除14条,新增34条。 修订草案中,广场舞、轨道交通等“新事物”和移动源、农村噪声都被纳入监管。 虽然投诉率高,但与触目惊心的水污染,或是动辄上头条的大气污染相比,人们潜意识里将噪声污染视作小问题,常常是“忍忍就过去了”。可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不仅伤害听力,也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诱发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世卫组织还曾发布过噪声风险指南。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 -
海南村的日与夜:高风险区里,城中村“巷战”
“范围广、村道多,基本都是农村房,没有物业和小区,是比较难管控的因素。” 密接者多为首例感染者的街坊邻居。其中有十余名村民,与村内首例感染者同属一个广场舞团体,5月23日,他们还在海南村一家饭店内聚餐。 “一些需要做化疗的病人,突然发高烧的小孩,以及一些突发疾病需要转运的药物,还需要我们从中与交通、医院等各方面协调。” “这里的房东和二房东,就像帮居民传递疫情防控信息、提供生活帮助的中转站。”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10日《南方周末》) -
同走上学路,共筑安全网
大众汽车携手妇基会捐赠儿童安全书包,呼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交通安全 -
只因岳父是农民
由于岳父是农民,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按照农村居民标准执行,城镇居民为21000元,而农村居民只有7100元。岳父能够获得17年赔偿金,大概有12万。可我岳父每年收入是3万元,12万只相当于他4年的工资收入。这样的赔偿公平、合理吗? -
“潮爷子”院士的一堂课“北京2049”
“北京2049”研究的地域层次,试图从人口、经济、资源、城市交通、旧城保护、住宅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多个维度,设计首都的百年发展战略。90岁的两院院士吴良镛身上勾连了北京规划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但他更愿意“展望将来”,“北京2049”也正是给北京上的一堂明日之课。 -
哥伦比亚的“性罢工”所为何事?
看似搞笑的“性罢工”背后有着严肃的主题。哥伦比亚面临着急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种种问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远未能满足需要。 -
【放言四海】车车车,变味的美国梦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把大城市轿车数量降下来,发展公共交通,让汽车工业把市场转向农村。怎么让城里人放弃私家车呢?政府不能强令,要用经济杠杆。 -
交通部今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近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对2009年农村公路工作作出了总体安排。 会议明确,今年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是通乡镇的沥青(水泥)路和“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将进一步落实部省联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全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