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太缺了:医护比不到1∶1.2 |国际护士节
2023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护比不到1∶1.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意见,要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 “互联网+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护理人员、居家老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智能匹配、实时联系,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咨询、上门服务、科普教育”等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
学者谈县域教育:要给没有能力进城的学生一定的教育发展空间
“有一次回老家,邻居小孩告诉我,我的初中班主任被学生打了,在教室后面擦眼泪。我读书时,她很威严,我非常尊敬她,这样的反差让人很震惊。” “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公立教育发展。地方政府一方面有招商引资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教育供给,处在多重压力之下。” “教育城镇化要以合理的速度推进,一方面要尊重自然流动规律,老百姓有能力进城、想进城,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人为因素推动教育城镇化所带来的负债、维护成本高、学生适应难等问题。” -
世界阅读日丨终生阅读,终生学习,从孩子开始:流动儿童如何应对?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有明确要求,对学校图书馆也有考核硬指标,并要求生均在馆图书至少达到25本。然而,无论是大多数公立学校,还是低收费的民办学校,都面临图书质量堪忧、学校图书馆无人运营而形同虚设的问题。相比之下,公立学校的孩子可以通过更好的家庭阅读资源和公共阅读资源得以弥补,而民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其阅读能力的发展,更多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一些民间发起的公益行动,提供了很多持续的阅读服务和重要支持,但这些行动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
韩国“私教育”为何屡禁不衰
“公立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孩子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勺子的颜色(家境),取决于对课外教育的付出。” 市场的过度介入让教育逐渐成为资本逐利的战场,韩国的大财阀经济是“私教育”热潮不减的推动力之一。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
追求“平等”的强制配额制, 令美国公立基础教育走向崩坏
学区资源被强行引入的配额“分享”后,很多富裕居民迁走,也带走了优质生源。一来一去,学校生源质量下降明显,教师不得不降低教育标准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 -
英国公立教育:“自由的更人性化的”是个神话
为了照顾学生的自信心,系统给孩子找了很多借口:数学不好叫做Dyscalculia计算障碍症,调皮捣蛋坐不住是ADHD多动症,不认字是dyslexia阅读困难症,反应慢叫processing delay处理延迟症。总之什么不行都有个“客观原因”,但不能说你“笨”。 -
从经费来源看美国特色学区制
贫困社区的公立学校大都是快乐的放牛班,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低于体育,对普通劳动者而言,身体健康可比拉丁文、微积分重要得多 -
议教 | 如何改善学生的被动型人格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发文对在校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在线教育等问题加以规范,旨在减轻学生负担。近期我去多所学校调研发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为落实文件做了很多工作,公立学校的补课行为得到规范,但学生的假期依然被各种类型的活动填得很满,未能得到空闲。 -
在公立学校如何践行前沿教育理念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不太支持,但校长非常支持的,可以不动声色地做,低调地做,做好教育不为名、不为利,无愧于良心是最重要的 -
【手记】当我谈自由教师时,我谈些什么
随着主管部门对公立学校教师课外补课监管加紧,社会力量成为家长们更实际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教育投入,“小班化”、“一对一”的补习方式将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此时,教育效果和家长口碑将成为吸引生源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是这些自由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方式上抱团、共享,寻求更好教学效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