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1%入选率的评选背后, 检察公益诉讼范围在拓宽
公益诉讼不再局限于生态环保方面,还不断拓展到社会民生等新领域。 首先应关注的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特别是行政机关是否具备相应职责,“因为具体职责分散在不同部门,仅凭概括性条款来要求相关部门采取行动,未必公平合理,还需要看法律职责是否明确,再评估其履行情况。” -
唤醒“第二十条”,公益诉讼……“两高”报告里都提到了这些
过去一年,检察机关共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 2020-2023年间,法院共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 -
吕忠梅:“继续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频率监督领域”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已正式启动。可以说,这个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完全采纳。 如果在生态环境检察工作中,依然各干各的,互不来往,就会出现应该在行政、民事、刑事检察工作中发现的公益诉讼线索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线索但在办案过程中因证据收集、起诉准备等不协同而影响案件办理的公正与效率。 -
无人机筛查飙车线索,促成99起违法行为被查
2023年,检察机关共招募、聘请志愿者11万余人,通过平台提报并推送高质量线索1万多条。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出具鉴定意见书,认为“趣头条”等11款App存在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情形。 -
全国首例涉“人脸识别”民事公益诉讼案背后:如何保护个人敏感信息
-
01:40
起诉“停止大象表演”败诉,野生动物表演等于虐待吗?
训练野生动物表演是一种虐待吗?近日,全国首例亚洲象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没有支持原告方“表演即是虐待”的主张,原因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公众展示展演。 有网友认为,驯化动物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应简单否定。让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并能被观察的环境中,表现出最自然的行为,从而帮助和教育社会大众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自然。比如狼的捕食行为,鸟类的求偶行为等。这样的动物表演是需要被保留的。 也有网友认为,像“大象选妃”“大象足球赛”等表演更多考虑的是娱乐性和视觉冲击,是违背动物天性的非自然行为。这样的动物表演毫无意义,应予以约束。 你认为动物表演该被禁止吗?来说说吧。 -
宾馆不得强制“刷脸”,守护“人脸安全” 有了最小存储原则
2023年8月8日,国家网信办就人脸识别新规向社会征求意见。新规提出, 除非法定条件或者取得个人单独同意,人脸识别技术使用者不得保存人脸的原始材料。 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了六千余件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 “如何确保国家机关进行采集人脸信息是严格限定在履行法定职责法定义务的范围内,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细化规定。” -
“菜农天价罚单”再现,依法裁量之外,还有哪些隐情
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农药残留等超标的违法行为,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罚款为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亦即最低罚款金额为五万元。 孙娟娟分析,执法过程中,还有很多其它因素的考量,还要考虑情节是否轻微、危害是否严重这些因素,针对个案进行裁量。 陕西榆林“5斤芹菜被罚6.6万”被定性为“过罚不当”。不过,也有因此类案件减轻从轻处罚,市场监管单位被公益诉讼追责的案例。所以,监管人员面临着执法两难的困境。 -
南周对话广东高院院长张海波:对 “卡脖子”领域司法保护要加强
近5年,广东法院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6.1万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922件,坚持“惩处与引导、赔偿与修复、监督与支持”并重。 -
南周对话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武:合规改革有利于涉案企业“活下来”
企业合规本质上属于“司法康复”,通过综合运用司法政策、创新司法手段,让“带病”企业通过合规建设,实现“司法康复” “企业更生”。 检察公益诉讼领域存在立法分散、供给不足、层级不高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该项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及治理效能发挥的掣肘。当前公益诉专门立法的优先选择是应先行制定一部“检察公益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