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买买”背后的消费洗牌
文昌的“航天+”旅游,是近几年文旅消费变化的一个缩影。对免税经济的热衷背后,是各大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消费。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
消息为何提前泄露?“王府井”股票内幕交易案疑云
“原则上对于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都需要立即披露。” 在2020年2月11日至5月11日期间,首旅集团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王府井813110股。同日发布的另一份公告称,另一名股东成都工投资产自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5月11日期间,以自有资金累计增持王府井187400股。 目前国内免税牌照的申请过程还不明朗,譬如申请周期和企业资质都需要更明确。 -
卫生巾,该不该减税?
减免税负的市场后果总是有利于消费者,即便价格一时没有明显下降,也会有长期的正面效果,最终改善商品供给的性价比。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 -
你买的免税商品,“养活”了谁
免税业主要依靠规模优势压低进货价格,因此全球玩家都在追求垄断。 中免拿下了北京新开航的大兴国际机场的免税经营权,其中,烟酒类和食品类商品的销售额扣点率达到了惊人的49%。这意味着,中免赚来的钱,近一半都给了机场。 中免目前垄断了海南所有的免税业务,但海南鼓励适度竞争。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日《南方周末》) -
“宽严相济”的新规:“公益性捐赠免税”博弈不断
现实操作中碰到的类似问题越来越多,企业家捐赠股权后是否要承担高额税收?社会组织的投资收益能否免税?慈善信托有哪些挑战?重新修订相关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盛。 “永远都是有博弈的”,黄浠鸣评价,规则制定中,公益组织会希望少一些束缚;而政策制定部门,则看到实践中的管理问题。她认为,近两年密集出台公益领域的税收政策,应该予以动态监督。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
中国对国产飞机免税 美国急了!
12月9日,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指责中国对部分国产飞机的免税政策对进口产品构成歧视。 -
17进境物品完税价调高
据海关总署4月20日消息,由于部分物品近年来市场价格上涨较快,近日公布的《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调高了部分高档生活用品的完税价格,涉及17项,主要为虫草、燕窝等高级滋补品和高级化妆品。新公布的《进境物品归类表》和《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不涉及旅客物品免税额度问题,境内居民仍可免税携带进境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自用物品,个人邮寄进境物品免税额度也保持不变。 -
个人邮寄物品免税政策不变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3月30日说,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部分物品完税价格,不涉及进境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免税政策的调整。进境旅客仍可免税携带进境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自用物品,个人邮寄进境物品免税额度也未作调整。所谓“进境200元奶粉须交10%税”的说法是理解有误。 -
海关新政,“海淘”的冬天来了吗?
3月30日海关总署表示“进境200元奶粉须交10%税”系理解有误,新政不涉及进境旅客行李物品、个人邮寄物品免税政策的调整,进境旅客仍可免税携带进境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自用物品,个人邮寄进境物品的免税额度也未作调整。 -
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据财政部网站1月9日消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显示,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纳税人既销售蔬菜又销售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应分别核算蔬菜和其他增值税应税货物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蔬菜增值税免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