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家“特别严重”“严重”失信医药企业被曝光 丨周一健
2024年国家飞行检查将首次开展“回头看”,避免已经查过的机构认为几年内不会再查,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方面产生懈怠思想。 价格招采信用评级主要依据行贿金额、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集中采购秩序等严重程度进行确定。比如,单笔行贿1万元以上为“一般”,单笔行贿10万元以上为“中等”,单笔行贿30万元以上为“严重”,单笔行贿200万元以上为“特别严重”。 -
取消强制评级,信评业能否让债券投资人埋单?
一家主流券商广东地区债券承销负责人对南方周末直言,如今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在一级市场上已经沦为发债工具。 从2012年开始,各主流投资机构,包括券商、保险公司等都纷纷建立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团队,有的多达二十多人。 -
“如果下调一家城投的评级,相当于得罪了一个市” ——信用评级为何失灵?
监管与评级挂钩,这是“父爱主义”的监管思路,即监管机构希望能够帮助投资者控制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实际效果却不佳。 国内债券违约的历史很短,2014年才出现第一笔,可以说国内尚无环境来检验声誉资本。之所以过去违约少,是因为国内没有开放垃圾债市场,而能发信用债的大多是央企、国企,后者因政府背书,一直存在普遍的刚兑信仰。 在刚性兑付、市场违约率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的情况下,往往评级标准最松的评级机构获得优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上评级的虚高,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
经营持续向好,评级机构将泰禾集团移出信用等级观察名单
-
建设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
如果评级机构自身无法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失去其应有的信用,如何为别人的信用评级? -
财政部回应标普下调我国主权评级:错误决定 令人费解
针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2日回应,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也是对中国经济良好基本面和发展潜力的忽视。 -
地方债大摸底:有限政府的契机
地方政府公开发债,监督者是市场、是投资者。任何监管机构都不可能比投资者更关心自己的钱及投资安全,在购买债券之前,必定要求地方政府公开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市场会有专门的债券分析师不遗余力地挖地方政府的财务信息,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会跟进,对地方政府的信用情况和每一笔债券进行评级。 -
惠誉下调西班牙国债评级
由于西班牙经济前景恶化,西国内银行系统又急需大量资金注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6月7日将西班牙国债评级自“A”级下调至“BBB”级,评级展望定为负面。 -
惠誉下调日本国债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5月22日宣布将日本国债评级下调至“A+”,这是2002年11月以来惠誉首次下调日本国债评级。惠誉表示,到2012年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将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39%,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在削减债务方面的财政政策努力不够,日本政府以提高消费税为主的财政重建计划也面临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惠誉警告,随着日本社会高龄化程度加深,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今后不排除出现债务偿还困难的可能性。 -
穆迪下调西班牙银行评级
评级机构穆迪5月17日宣布,下调16家西班牙银行以及一家西班牙在英国的分行的长期债务和存款评级。穆迪表示,西班牙国内经济环境恶化、主权信用下降、资产质量的快速恶化以及市场融资成本日益高涨等是造成本次下调银行评级行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