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银行“香饽饽”,“塔尖”业务成为拯救者?丨透视金融业年报⑪
私人银行领域显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信息:包括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内的4家股份行私行户均金融资产同比下滑;更出乎意料的是,一向以私人银行资产规模位居行业之首的招行罕见地未对业内高度关注的私行金融资产总额予以公开。 2023年,13家银行共增加近16万个私人银行客户,总量已达149万户。倘若按招商银行2023年三季报私人银行户均金融资产作为年报户均资产以计算近似值,12家银行私人银行户均资产为1468万元。 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13家上市行中,仅兴业银行私行客户数增速低于个人客户增速,其他12家银行均在此项录得正值。这说明各行零售客户布局普遍向私行倾斜。其中尤以民生银行、工行和农行明显。 私人银行客户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高度定制化且具个性化安排的产品。大额保单和家族信托是较受欢迎的传承工具。 -
股价暴跌99%,河南前首富惊魂25分钟
单日卖出中国天瑞水泥2000万股的中薇金融,类似于为其股东或关联利益方交易股票提供便利的平台或工具。 为什么小机构会看上流动性孱弱的港股公司呢?原因就是容易操控,能把私募或信托的净值做得很漂亮,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资金买入产品。 公司控股股东即李留法夫妇持有股权近70%,近年来曾多次质押股权进行贷款融资抵押。 -
孤独症家庭“托孤”:特需信托从民间试水到上两会
不少家庭选择“再生一个”帮忙照顾残障的孩子,但这种将两个生命绑定在一块的“照料”实在过于沉重。 另一个选择是将孩子安置在康养机构。但戴榕认为,这种方案并不理想,“我们希望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社区,能跟普通人生活在一起”。 家长们反复与学者、信托公司探讨,最后形成基本的特需信托框架:通过构建法律关系与金融产品的结合,织就一张小型的“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实现托孤。 -
董事长锤击总裁案背后:华信信托25个产品爆雷
-
一万元买信托?互联网理财正在散户化
信托新规虽然尚未确定,但是南方周末记者发现,信托业早已通过互联网等多个渠道流向了散户。日前,银保监会信托部对信托公司进行了风险提示,因有信托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为信托产品引流。 -
“非标资金池”,滚动到何时
银监会叫停信托业盛行的“非标资金池”业务之后,四川信托旗下一款产品的这块业务为何不降反增?又为何给予相关员工每人超过140万元的高额报酬?依然在滚动的“非标资金池”,最后能否真的渐渐缩小? -
中诚信托30亿本金将按期兑付 暂时无法兑付利息
1月27日午间,中诚信托在官网发布《诚至金开集合信托计划临时报告(五)》,称就该款信托产品,已与意向投资者达成一致,这意味着此前一度使投资者担忧的中诚信托30亿元的危机,或已找到接盘方。有投资者表示,工行相关人员称暂时只能兑付本金,收益目前无法兑付。 -
神秘商人王耀辉的灰色通道
王耀辉,地产项目蓝色港湾的老板,农行杨琨案的涉案主角之一,利用拍卖市场不透明的交易制度,抬高艺术品价格,再以此作为抵押物发行信托产品基金,进行大量融资,套取的资金往往被挪用于房地产以及偿还赌债。 -
山东济宁多县工会发售理财产品 县财政还款
在很多人心中,工会应该是为员工谋福利的。但在山东济宁市的梁山、邹城等县,工会却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卖起了信托理财产品,标明县财政借款,县财政还款,无风险,利率高。资金据称是用于城市建设,高达数亿,年息10%。 -
私募基金盛夏“过冬”
私募基金在这个盛夏遭遇寒冬:亏损、清盘、首次出现私募新品发行失败、多家明星私募发行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