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推上市,保险界“水滴”们的故事为何不再动人?
目前尚在运营的保险科技公司无论从服务对象to A(代理人),to B(企业)还是to C(消费者),营收来源均较单一。 资本变现驱动是保险科技公司上市潮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风投会在5至7年左右退出,而这些公司大多成立已超7年。 虽宣称“科技”底色,但已上市或未上市保险科技公司的科技和销售双投入呈现失衡状态,大多数公司的销售投入占比高于科技投入。 上市后的股价表现亦反映了市场对保险科技公司的预期。水滴公司股价已不足上市时的十分之一,而且水滴并非个例。 -
科技金融“苏州模式”:一根指挥棒倒逼金融业
在科技信贷的底层业务逻辑上,仍然是“银行选择企业”的传统信贷审核模式。 科技发榜、银行揭榜、揭榜即贷。这倒逼银行在内部信贷审批体系上创新。 相对于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创新难度更大、相关研发能力比较弱。“保研发”仍是探索阶段。 -
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绝非一蹴而就|两会金融界之声
中央层面成立跨部门专家小组,应包含国务院主管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同时应吸纳不同类型的科技龙头企业和全链条金融机构代表参与。 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先导,通过科技项目推介、差异性监管措施、政府税收优惠及保险等政策补贴、项目退出机制完善等方式鼓励并吸引民间和海外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转型。 监管机构对于向科技创新和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应实施差异化、制度化的监管措施,以及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
平安人寿智能理赔服务、续期三先、代理人AskBob项目荣获三项全球保险科技案例奖!
-
数字金融榜:哪些银保机构更“智慧”?
更加突出的现象是,部分股份制银行克服规模和整体实力上的劣势,正在数字金融领域大举发力且成果初现。反映在榜单上,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同时进入前三名,形成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分庭抗礼的局面。 交行科技投入占营收高达5.26%,高居20家银行之首,但占比甚高的科技投入并未显著提升该行的生产力,没有明显改善该行业务和财务表现。 数字化逐渐成为我国保险业的战略转型关键词。几乎所有寿险公司都成立了数字化经营部门或信息技术部门,且大多在年报中提及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与数字化转型相关举措。 -
数字金融榜:工行居银行之首,友邦列险企最尾
银行业数字金融榜单定量和定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四个维度十三项二级指标;保险业数字金融榜单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评价体系为四个维度八项二级指标。各指标因重要性差异而权重不同。 四大国有银行是科技投入的“领头羊”。工行、农行、建行和中行四大行年投入资金均突破 200 亿大关。三家银行科技人员超过万名,其中,工行是唯一一家金融科技人员超3万的银行。 从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平安稳居保险类榜单第一。因对科技人才及专利数、AI理赔和智能风控等数字化转型举措的披露有限,友邦人寿落在榜单之末。 -
保险效能提升榜:哪家险企更有实力为你“遮风挡雨”?
“保险效能提升榜”评价指标体系为五个定量维度指标和三个定性维度指标,二级指标则细化为十三项子指标。 中国人寿无论是赔付件数还是赔付金额,均为行业首位;从赔付时效来看,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位列前三,阳光保险投资收益率水平最高。 榜单显示,“线上”“科技”成为保险效能提升的关键词。随着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的发展,从前端销售、产品定价,到风险控制、理赔服务,整个保险产业的价值链正在被重构。保险公司越来越注重保险科技的应用,并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
重整旗鼓的小米金融,能实现雷军的金融梦吗?
小米系金融放弃了三张类金融牌照,并剥离了股权众筹业务,重整金融板块架构。 早在6年前,雷军在2017年年会上表示将“聚焦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五大核心战略”。但2018年上市之后,金融业务收入被归入互联网服务板块中,未在小米财报中单独披露。 一番取舍之后,小米系目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保险经纪、商业保理和征信及私募股权。在一众互联网平台对手中,小米系拥有的金融牌照含金量并不低。 供应链金融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热土。如果外拓,除了上述主流金融机构,天星数科还需与同行的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对手厮杀。 至少证明一点,原小贷业务的不良率较高。与此同时,捷付睿通的MiPay业务存在不普及的问题。 -
“保险+服务+科技”新模式助力安全生产,“平安”托举东莞制造业当家
-
一大波“十四五”规划来袭 丨一周科创要闻(12月27日-12月31日)
编者按: 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国家信息化规划、保险科技发展规划、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1年的最后一周,一大批聚焦各行业产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出台,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开启全新的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