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想重新武装起来,但需要时间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所长丹·史密斯:“欧洲内部的分裂在加剧”
特朗普可能像儿童聚会上的魔术师,左手在挥手分散注意力,实际打的是另一手牌。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想法确实荒谬,这可能是他的干扰项。 在格陵兰岛上,特朗普似乎比上次认真。 欧洲的安全框架也建立在乌克兰战争的结局之上。欧洲需要找到一种与俄罗斯共存的方式。欧洲领导人想加入谈判桌,因为俄乌冲突的结局与欧洲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中国需要与世界交流、沟通。中国肯定可以克服世界的误读,中欧交往也应该提高透明度。特泽白宫会晤变成吵架,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会如何收场?
人们预测到了俄乌冲突的开始,却无法预测它会如何结束。一系列的变量将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推向一个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宫的激烈争吵本质上是一个重大矛盾的表象: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割裂了跨大西洋同盟,随着美俄在安理会的意外联手与英法的集体弃权,一道史无前例的裂痕正在切割传统的西方阵营。二战及冷战奠定的北大西洋地缘格局,正在新的时代主题下崩坏。俄乌冲突3周年,AI技术颠覆战场丨智库视点2025
以前,人力要花数月时间分析处理的侦察图像资料,人工智能仅需两小时就能解决。大数据支持下的多维情报融合分析处理,将改变未来战争的趋势: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 传统的大批次战略和战术机群同坦克集群一起被赶出了战场,附带也遏制了陆航直升机部队迅猛发展的势头,取而代之的是AI技术的无人机群对地面目标的精准打击。无人机与反无人机技术将成为最重要的军事技术较量。 人工智能技术涌入俄乌战场产生的重大效果是:未来海陆空武器将朝着无人化、小型化、隐身化、精准化四个特点的趋势发展。现代战争,依然需要刀丨军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战火下的伊俄“杠杆外交”撬动了谁?丨智库视点
在巴以冲突多线外溢、美以“对表”报复伊朗导弹袭击的敏感阶段,在俄乌战争陷入战略僵持、俄罗斯强化与朝鲜军事同盟关系,乃至盛传后者出兵乌克兰的微妙当口,俄罗斯与伊朗主导的这场联合军演格外引人注目。俄第三次扩军18万,欧洲陷入“僵局”
“北约东扩是地区安全的一个毒瘤。过去俄罗斯抱着侥幸心态。如今发现,这个病是致死的,毒瘤需要切除。”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说。 过去的欧洲安全架构中,双方有过相向而行的时候,似乎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传统的欧洲+欧亚的可能性,但现在这种可能性正在消失。欧亚和所谓传统的欧洲,又重新切割。 “可以说,俄乌冲突摧毁了欧盟的战略建设进程。因为战争,欧盟的国防和外交战略发生了巨大变化。”乌克兰越境、北约深度卷入,俄罗斯会“核打击”吗?
一名留着络腮胡的乌克兰大兵站在前排,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他说:“苏贾已处于乌克兰军队的控制。” 多家国际媒体评论,这是二战以来,俄罗斯首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美国智库型民间组织“大西洋理事会”刊文评论称,乌克兰进入俄罗斯正在抹去普京的“最后一条红线”。 俄罗斯作为一个核超级大国,国际社会不应该轻视甚至无视其核威慑力量。当前欧美舆论场出现鼓吹俄罗斯是“纸老虎”的声音,甚至督促政府对俄罗斯采取强硬的进攻性政策,其实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又危险的举动。 “俄乌冲突正在走向核战争的边缘,这个消息‘令人震惊,却几乎无人关心’”。经济学家为何获任俄罗斯新防长
绍伊古的离任多了些“意料之中”。普京出人意料地任命一位经济学家担任国防部长,却成了新内阁调整中的最大意外。这是俄乌冲突以来,普京对军事指挥部作出的最重大决定。 选择文官担任国防部长,是普京执政以后的传统做法。算上别洛乌索夫,普京2000年当选总统以来,已先后任命了四任国防部长,分别是谢尔盖·伊万诺夫、谢尔久科夫和绍伊古,“均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军人”。 普京正在对俄罗斯经济和国防工业基础采取大动作,以支撑对乌克兰的持久战争,并可能为未来与北约的对抗做好准备。俄乌冲突两周年:“战争和死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场难分胜负、同时逐渐麻木的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