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里内卷,只会卷走安全感”:一名归国学者教改失败之后
哈佛大学从1938年开始跟踪自己的学生,他们发现最有幸福感的校友,不一定是最有钱、最有名、最有权力的,而是与周围人际关系最好的。 考上大学一定程度上不是改变命运,而是让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是为了保底,迎合这个社会所设定的最低标准,这也是一种恐惧感。 何伟从小感受父母关爱,在美国乡村长大,拥有安全感,他成为记者因为他真正喜欢写作,所以他不怕失败,不怕被拒绝,所以他能坚持写作。换做是我,缺乏安全感,又急于成功,如果被编辑拒绝过一次,很可能就选择放弃。 -
"发票黑市"利益链如何斩断?
-
大学太“人文学科”了?
大学是否重视人文学科,关键不在于学生们为自己挑选什么专业,而在于学校以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来要求和培养学生。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任何伟大的技术都是一时的,但是,“人文学科还会不断产生改变人类一切的革命性观念”。 -
环保更是一种情操
当中国人放弃或不屑去一路下来地了解自己的家园时,一个美国人,前《纽约客》记者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独自驱车行驶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
纽约客“走西口”
欧逸文与何伟一样,喜欢写小人物,他们往往在大事件中扮演角色,具备意义,唐杰就属于此类。与何伟不同的是,欧逸文也关注“大人物”,他写过导演贾樟柯、媒体人胡舒立。 -
梁基永,把玩古物的“西关遗少”
37年前,他衔玉而生于广州西关世家望族,却不染豪门子弟的奢侈糜烂,向往一种悠闲自在、自得其乐的名士派生活。平时舞文弄墨,埋首疾书;宾客满堂,同道共谋,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他看来,真正的人生是在现实生活里觅得一片精神绿洲——性择其好,情趣自我!他就是琴棋书画、古器杂玩样样精通,执著追求艺术人生的“西关遗少”—— 梁基永。 -
何伟:中国人什么时候想要公正?
现在,很多人对这种腐败却运行有效的体制很满意(也算一种“务实”),问题在于,他们什么时候才想要一个公正的体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