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迈向何方?
改革可概括为两大内容:规范政府财政收支、央地财政关系的再调整。 针对财税体制改革,《决定》中的部分表述是首次出现。包括: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适当下沉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权限;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
机构改革一年后,国家部委首次为未来产业专设机构
长期关注科技政策和体制改革的复旦大学教授朱春奎认为,重视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识在中国一直存在,“只不过以前叫它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年开始更多用‘未来产业’这个词”。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当前,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还面临着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 -
通报落马官员,频现新表述
“新的表述其实恰恰折射出反腐败工作中新暴露的问题,或纪检监察系统下一阶段要着手查处的问题” 监察体制改革之前,纪委通报一般围绕落马官员的违纪问题展开,对其违法犯罪问题基本寥寥带过。监察体制改革之后,违法犯罪问题在通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就会包含一些此前没有出现过的罕见表述。 -
13:0
迟福林:2023年,促进中国消费发展的三个办法丨大咖在南周
人物介绍:全国政协十一、十二届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现场坐标:中国消费发展论坛·三亚 录制时间:2023年4月12日 演讲主题:稳定消费预期、扩大消费主体、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曾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7日晚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以“厉股份”在中国经济史上留名,在当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辩论中,他始终坚持以所有制改革为主线。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现将旧文重发,以示纪念。 -
俄乌冲突“影武者”,美国“驯化”乌克兰军队三十年丨智库视点
美国最新军援侧重提高乌军小分队破袭能力,不仅有大量悍马车和福特皮卡,还有重机枪、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和炮兵侦察校射雷达。 美国对乌军的“格式化”,经历了“接触-渗透-控制”的过程,目的是促其形成亲美亲西方的“政治底色”,再通过体制改革融入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如北约),这当然包含“围堵”俄罗斯的意涵。 只要乌克兰奉行“持久战略”,“最好变成俄罗斯咽不下去的豪猪”,美国就能从中渔利。 -
百济神州闫小军:用数据和质量说话,让国际认识中国创新
创新药“出海”最重要的准备有三点:一个经验丰富的全球化团队、一款有差异化的产品,同时配合全面与前瞻性的研发策略。 国家医药体制改革以来,新药临床研究审批(IND)、新药上市申请(NDA)审批时间明显缩短,这两个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能缩短近两年。这对一个新药上市意义特别重大,能够使病人更快地获得创新药物的治疗。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不同阶段,药监机构的关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早期研究阶段,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非临床毒理、药学以及安全性相关的问题。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监管部门会与申办方讨论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问题,这些因素对衡量药品安全性、有效性都很重要。 -
突发事件应对法首修:法律改名,“分拆立法”被否
这次修法主要回应了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及疫情防控所提出的新的制度需求。 专家组曾建议利用此次修法的机会,完善紧急状态制度。“然而,立法机构还没有这方面考虑,应对法还是处理常规应急问题。” 起初,应急管理部门计划将原有的应对法更名为应急管理法。意见遭到了反对,因为这容易使公众联想到该法的执行主要是应急管理部门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0日《南方周末》) -
02:9
亲历者揭秘“两江医改”
27年前,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率先启动医改试点,推行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为基本模式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企业、财政负担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的医疗费,转向个人与单位共同缴纳医疗保险,社会统筹支付。这项史无前例的,对医药卫生体系支付方进行的改革,奠定了我国社会化医疗卫生模式的基础,推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史称“两江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