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公共健身房“禁入特定群体”?公共空间当为全体学生共享丨快评
鼓励男女在公共空间自然相处,共同使用公共设施,本身是在打破前现代社会各种规制强加给特定性别的禁锢,一般被视为进步与文明。这不但意味着公共资源将同时向任一性别开启,而非传统社会种种“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禁脔,也为生活开启了更多可能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体验,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 -
习近平:尊崇热爱中华文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
包刚升谈西方政治“新现实”:原有的文明传统可能被替代
所谓西方政治的“新现实”,在包刚升看来,是对全球化的反弹和人口结构的巨变所引发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回归。 “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描述发生了什么,二是解释为什么会发生。” -
狩猎文明的失落与挣扎:为时代力量留影
雨果回到了森林,把城市里的滑板、山地自行车、短视频也带回了森林。Rap连结着雨果在城市里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和故乡里丢不掉的人生底色,同时,也是年轻的鄂温克人在两种文明之间寻找到的平衡。 年轻的猎人不可能再学会用枪,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他们必须为自己找到传统与现代自洽的生存方式。 -
人类文明史的两大基石:对偶家庭+市场经济的自然进化史
私有产权其实并不是杨朱那种原子个体理解的“私”。在私有产权社会,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其实还是各种形式的财产共有。西欧传统的长子继承制,保留了家族财产的完整,虽然次子只能领取兄长提供的年金,或甚至没有财产只能外出闯天下。但家族的财产,也并不是长子这个原子个体的“私有”,而是在祖先、后代这个血脉共同体之间的代管人,因此财产仍然是属于共同体的。 儒者通过建立“范氏义庄”一类的家族共同财产信托,以及华南地区常见的“族田”“祭田”“学田”之类,保有多种形式的小共同体共有财产。 从历史发生学与进化的角度看,稳定对偶家庭、(文化意义上的)“父亲”角色的产生与婚姻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私有产权、市场经济,正是孕育出文明社会的两大基石。 -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春节:转动这“神圣时间”的节点,岁首新正的喜庆悠远绵长
传统的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她们共享了儒、道、汉字等文化财富,也在时间维度上被抟成了一个共同的文化圈。在这个时间的中轴线上,也共享了春节这一“神圣时间”的节点。除夕的钟声敲响在中国,也同样敲响在古老的东亚文化圈;这也是一文明的律动,人心的共鸣,岁首新正的喜庆悠远绵长。 -
【央视快评】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趾高气昂地践踏礼俗传统、高举“现代性”才是不折不扣的迷信
要知道,活态地存在于现实民间、化中华传统文明理义于日用伦常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才是有人间烟火气的活生生的“中国”与“中国文化”,才能在外来文化之前保持我民族主体性。若择以浪费、不安全、不环保等等细故,罗以“封建迷信”之重罪,敷以低碳、安全之名,欲禁毁消灭之,是虑事不周、展望不远也。严重地说,是在毁中国文化的根基。 -
元首外交,凝聚信心与力量(和音)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12)
“总统先生作为疫情发生后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专程来中国表达慰问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总统先生和蒙方对中蒙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是中蒙两个邻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我对此表示赞赏。”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会谈时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同外国政要会谈会见、通电话,同外国友人互致信函,介绍中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效措施,展现中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中方携手各国抗击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打动人心的是雪中送炭。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疫情严峻时期到访中国,“就是为了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蒙古国总统访华,在此前已经向中方提供捐款的基础上,再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的心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愿随时访华,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访华……患难见真情。疫情面前,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更加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凝聚起宝贵的信心与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经过努力,今年我们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外界对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感到担忧之际,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为国际社会客观理性认识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和成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供了最权威视角。“中方会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全力为埃塞俄比亚等各国在华留学生提供保障”,习近平主席的感人话语,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亦体现了中国与友好国家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西非三国元首致电慰问,指挥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在国际上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主席立即向尼泊尔总统致电慰问,中国政府成为最早向尼泊尔提供援助、最早派出救援队伍的国家之一;201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海啸灾情后,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印尼总统发去慰问电,中国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团体纷纷伸出援手,参与印尼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国与国本就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关键时刻的相互支持,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患难与共,共克时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习近平主席指挥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中国发展一定能够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外国领导人的诚挚话语,展现出各国对中国的坚定支持,更彰显全球命运与共的大义。元首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凝聚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力量。 -
西方精确纪年真比中国早吗?
在文明起步较晚,早期材料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国历史纪年的悠久与完整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去不远,而且主要是依靠中国的史官传统保存到今天,已经是相当令人骄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