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人体科学馆馆长:与标本“交谈”,让人体不再神秘
“学医之人都清楚,没有遗体就没有解剖,没有解剖就没有现代医学,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体标本,医学院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医生。所以我们对于遗体捐献者,都充满敬意,称之为大体老师。这些大体老师,既是我们的‘校友’,亦是‘恩师’。” “想象一下,把每一块骨骼画上长颈鹿、伊甸园等五彩斑斓的图案,每一根血管、神经可以有不同颜色,把每一个标本都用黑色笔速写下来形成一卷组图,人体此刻变得不再神秘,精彩纷呈。” -
走向外面的世界,发现家乡才是“有风的地方”丨记者过年
身边的同学,许多人真的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但在大城市的功利社会与许多具体的现实短兵相接,所谓的中心意识逐渐将自我吸收、吞没、蚕食后,曾经想要逃离的“小地方”,现在更像伊甸园、“有风的地方”。 -
“树王”纪录连续刷新,为何不令人意外?
细、长、直,“像一根水泥柱子”,是很多人见到“树王”的第一感觉。想象下站在27层楼底仰视楼房的感觉,而这高耸入云的,是一棵树。 “森林里的一棵大树,就像海洋里的鲸。” 有文章提到,“树王”无一例外都生活在降雨量大、水汽充足、气候相对温和、受大风干扰破坏较小的区域,且是裸子植物——木质部由更细更长的管胞构成,单位面积上有着更强的支撑能力。 察隅和墨脱都是新物种的伊甸园。硬币的另一面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常受到地震、泥石流、山洪、滑坡和雪崩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
西双版纳山林里的青春回声
透过顾长卫的长镜头,我看到一个伊甸园,看到人类的渺小,也终于明白自己这几年在滇南走村串寨,所留恋的正是大自然无条件的疗愈。 -
“矿坑”变旅游小镇
-
李子柒与海德格尔 人心对“本真性”的渴望
西方人意识到了生存的历史性,便将东方想象成“自然”,后者既被描绘成伊甸园的形象,也是静态和迟滞的形象 -
图片故事⑥ | 重返被两伊战争摧毁的“伊甸园”
-
陪你读红楼:宝玉黛玉究竟谁撩的谁?
女人是世界第一推动力。如果没有夏娃怂恿亚当去吃果子,人类根本走不出伊甸园。 -
一张摄影作品的诞生
本来不是这样。不是我设想的那种:两人裸着,像在伊甸园里。夏娃向亚当递去自己咬过的苹果。她没递……他们并不听我的导演。这俩任性的孩子! -
固执于见 独尊苹果,罢黜花果山
我小时候,苹果不是主要水果,大家不怎么吃它。古代中国诗歌也似乎甚少提到过苹果。然而今日在中国,苹果已经成为主要水果。会议、宴会、五星级宾馆的早餐这些场合已经离不开少不了苹果。独尊苹果,罢黜花果山。花果山已经上不得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