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2023年审计报告: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10多件,涉及1200多人
78户企业或个人通过违规借用资质、伪造资料、围标串标等方式,中标35 个县的101个农村学生营养餐项目。 522个项目279.24亿元债券募集资金当年即闲置或被挪用。 2户企业通过股权代持、虚假合资等方式,帮助870户民企挂靠为假国企。 -
涉嫌违规寄递烟花爆竹 三家快递企业被约谈
-
贵州一建材厂垮塌致六人遇难,此前多次因安全管理问题被罚
当地村民称,彩钢棚将近五层楼高,其支柱是镂空的,工人们可以沿钢架棚的支柱爬上去。事发时彩钢棚主体垮塌,顶上的工人掉了下来,受伤严重。 金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扩增之际,于2022年、2023年受到至少7次行政处罚,分别因违规占用土地、未做好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无证从事食堂经营等。 据遵义市生态环境局一名工作人员了解,“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可能用钢筋混凝土来搭建密闭空间防尘,很多都在搭一些棚”。 -
强调商业道德仍是企业履责的基础——10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10月警示事件中所曝光的企业违规行为具有代表性,其中不乏安全伤亡事故、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典型的履责缺失现象,更有涉事企业多次违法,漠视环境责任。 -
14万病例,2年PK,集采仿制药疗效和安全性怎么样?
“真实世界研究反映实际诊疗过程和真实条件下患者健康状况变化,更客观地评价真实环境下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后将继续对后续批次集采中选仿制药开展真实世界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支撑。 八批国家组织集采共有1387个中选产品,5年来累计有6个产品被药监部门通报存在质量风险,其中2个国产仿制药、4个进口药。“医保部门联动药监部门开展处置,采取取消中选资格、纳入‘违规名单’,限制涉事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参加国家组织集采。” -
“花式”消费侵权,营销需负责任——9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9月发生的多起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以及上市公司违规事件,都缘于企业在利益面前,抛弃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公然向法律发起挑战。 -
合规仍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基础的要求——8月企业社会责任警示事件分析
8月,企业贩卖客户信息、哄抬药价等事件引发社会热烈讨论。企业知法犯法,多次违规,不仅暴露了责任管理漏洞,更应从根源上警惕责任意识的缺失。 -
揭示问题与整改同样重要:28省份审计报告中的财政难题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其中包括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审计报告中写到,“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也有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 专项债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参与审批的政府部门多达二十多个。如果有一个部门不同意,项目就不能开工建设。即使专项债资金到位,也没办法使用,容易造成闲置。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
内蒙古审计:挪用义务教育经费2.65亿元,18名公职人员入股银行
42个旗县9.91亿元义务教育经费滞留,致使改善办学条件等项目无法实施或不能按期完成。21个旗县挪用义务教育经费2.65亿元,用于弥补其他项目资金缺口。 9家金融机构虚增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10.33亿元。 某县卫健委、公安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干部6人,以及12名公职人员违规入股2家农村商业银行,共计320.36万元。 -
四川审计报告:22亿元药械采购没有合同,两个县无依据收费2.51亿元
有的医院违规自行指定药械供应商采购药品耗材,共计3.09亿元;执行过期合同、未签订合同等采购药械,涉及21.74亿元。 1家金融企业未按监管规定,一年内连续向同一集团投资3个共计5.3亿元的信托项目,其中2个项目、4.8亿元成为不良资产。 在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上,跟踪审计416个项目,涉及资金182.8亿元,发现240个震后重建项目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