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ESG评价引入电网工程项目|解码中国ESG评级
传统的多元多维项目管理评价方式较为分散,且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工人权益及保障等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指标未纳入常态化评价,项目管理主体亟须在承接、包容现行基建评价的基础上,体系化构建一套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指标体系,而引入ESG评价成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
取消强制刷脸,有效应对人脸识别滥用丨快评
刷脸认证保障公共安全的收益有限,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和敏感个人信息的风险却很大,一旦发生泄露事件,对个人权益带来的侵害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牺牲公众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不符合法益保护的比例原则。 -
春运路上,守好公共权益与私权利的边界
不可否认,在公共空间中,个人权益应得到尊重和保障,但我们维护私权利,也应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而要让这种微妙的平衡不被打破,就需要每个人设身处地用心维护。 -
“并案处理”应被精细化对待丨法眼
从整体上看,我国并案处理在缺乏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同时,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又存在层级较低、规定过于笼统等缺陷,致使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不仅权威性不足,可操作性也不强,这就难免会影响到并案处理后当事人的权益、对程序的选择以及办案的质量和时长等。 应该让并案处理更侧重于当事人权利的保障,对巨型案件需要合理拆分,对办案期限进行严格约束,并且要给予当事人更多程序选择的空间。 (本文首发于2023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 -
保姆涉嫌侵占老人250多万元:维护财产安全有多难
家政保姆行业,这些年也出了不少惊世骇俗者:杀害了十几位老人的何天带,纵火烧死雇主和孩子的莫焕晶,如今又来个尚未进入司法程序但涉嫌侵占250万私人财产的蒋爱珍,实在令人惊心动魄。此案因涉案金额太大,且涉及欺诈和虐待老人之案情,已在网上传扬开。估计警方和法院会比较认真、及时地处理。 但是,如果这些心怀叵测者相互学习,譬如学那个“上班是不可能上班的”的犯罪经验,用更加狡猾的手段犯案,那么,普通公民的微小的个人权益如何才能得到保障呢? -
给罗翔写信的年轻人:“父亲坐过牢,但我有个警察梦”
“其实我报警察岗的心态很简单,既然自己想当警察,有这个机会就要去考一下。考了之后就算撞过南墙了,那我就去干别的吧。” 将可能被家庭关系裹挟而存在犯罪风险的人员提前排除出公务员队伍,对于预防公职人员腐败、以权谋私等犯罪行为有着积极意义。 这一问题上,预防犯罪与保障个人权利之间产生了价值冲突。 “信被公开后,一位通知我面试的工作人员可能认出我了。那天他突然和我说,奋斗总是有出路的,人生路有千万条,祝我心想事成。” -
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
第四届“反恐、去极端化与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举行
-
收容教育废止之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回应公民的合宪性审查申请
2020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26号国务院令,废止包括《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在内的多个行政法规。 这一动作,被视作2013年废止劳动教育制度的“姊妹篇”,在中国法治进程、人权保障方面具有标志性意义。 -
警权:“有为”与“有限” 如何平衡
刑事诉讼程序不但是警察权的界限所在,是嫌疑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也是警察自我保护的手段。规范的执法程序是案件出现意外风险时,警察免于警纪和法律追责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