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元左右一套的人工耳蜗将集采丨周一健
一些先天发育异常的新生儿,或是因疾病因素导致听力下降的老人,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不会导致聋哑或残疾,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安徽此次组织几个大品种OTC中成药集采,再次说明集采不存在“安全区”。非处方药也纳入了集采范围,留给药企的腾挪空间将越来越小。 -
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丨全国爱耳日
“40岁左右及40岁以下群体突聋发生率正在提高,但病理机制还没有非常明确。” “短期的听力损伤可能恢复,但长期或定期暴露在大音量环境,听力损伤是永久性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或者以为耳聋离他们很遥远。” 一些地方在探索免费为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上海从2023年10月起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惠及更多听障患者。 -
人工耳蜗是重度听障干预最有效手段 ——专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
作为国内听障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告诉记者,1996年,中国开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距今已经18年。 -
“听到声音,他们就‘活’起来了” ——“天使听见爱”慈善项目这五年
“助听器就像一个外戴麦克风,把声音放大。人工耳蜗就等于把助听器植入耳朵中,近距离、直接进行声音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仕明对记者说,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听障干预最有效的手段。 -
当天使无声
人工耳蜗的定点医院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术后康复也属北京最佳。2013年10月,妈妈带着肖杨和三个月的弟弟北上做康复。肖杨妈说,还是北京好,做康复只需要一年,如果在湖南老家需要两三年时间。 -
打一场硬仗,为了让“天使听见爱”
由康宝莱发起的“天使听见爱”项目诞生于2009年7月,旨在为听力残障儿童提供帮助。2010年项目重心转为直接资助听障孩子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011年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下简称宋基会)取得合作,正式纳入宋基会“母婴平安·天使救助行动”旗下,2014年项目针对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启动。截止目前,项目已累计捐款超过1500万元,资助45余名听障儿童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
媒体称复旦大学否认院士王正敏造假
近日,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王正敏涉嫌“学术造假”事件最新调查结果:的确存在学术不规范问题,但不能判断为造假。此外,中国科学院之前也已开展核查,关于王正敏人工耳蜗被举报“山寨”国外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的调查结论,还有待中科院做出最终的回答。 -
被举报院士王正敏否认克隆国外人工耳蜗
1月2日,央视报道称,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领衔研发的国产人工耳蜗是克隆国外样机而成,并以此获取巨额经费。王正敏回应表示,确曾对澳大利亚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进行了分析,但并非对其“克隆”,“很多数据通过分析芯片也无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