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海浪般冲过来”,巴新山体滑坡致2000人被埋
今年以来,受强降雨影响,该国发生了至少15起山体滑坡。“这是一次大规模山体滑坡。半夜时分,整座山竟然坍塌了,很多家庭被淹没。” “现在这里已经完全像是变成了月球表面,只剩下岩石。”事故发生地曾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有住宅、商店、教堂和学校。因为险恶的地形阻碍了救援,降低了找到幸存者的希望。 在山体滑坡后寻找幸存者“特别具有挑战性”。当地救援队伍“正利用挖掘棒、铁锹、农叉和双手尽力抢救一切可能的东西”。 -
长沙:中部的向往之城,吸引人的不单是低房价
人口规模的扩张,人口结构的优化,同时发生在这座城市。人才政策、产业发展、房价调控等一系列措施,共同编织了一张吸引人才的大网,让长沙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目的地。 -
亲戚越来越少
从现在起至21世纪末,全球范围内人们的亲戚数量将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叠加人口的老龄化,使得处于中间的成年人面临异常大的照看责任,塑造出独特的“三明治一代”。 -
“山河大学”诞生记:“众筹”大学,翻过山去会有“山河”吗?
大家的宗旨都是“致力于解救困与(于)不公之中的山河四省学子,让每一个山河四省学子都有学上”。 学院设置方面,既有文学院、艺术学院等常规院系,还有诸如玄学院、爱情学院等“创意”院系。宿舍是上床下桌,有独立卫浴,也设有空调。学校里有湖、有公园。软硬设施一应俱全。 6日上午,就近段时间网上出现的“山河大学”,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回应,教育部已经关注到。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并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 -
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但向大城市聚集趋势未变
在综合考虑在大城市打拼的成本与收益后,大学生流向二三线城市,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一线城市实际上是国家14亿人口规模优势最突出的体现。”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粮食出口世界第一、农民人均GDP8.5万美元:美国农业强在哪里?
机械化、连片的土地,使得美国农业形成了农场主种植的形式。这些农场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生产规模比较大。统计数字显示,虽然只有260万农业人口,但有多达220万个农场,这些农场面积加起来有373万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美国农民人均耕地将近2145亩。 -
提议发行人口国债,全国政协委员熊水龙的促生育“奇招”
“按照全国年出生人口1000-1200万的理想规模,我建议近五年内每年发行人口特别国债额度为5000亿元。募集资金直接补贴婚育家庭,将直接用于消费。” “现在深圳市拟给婚育家庭补贴,攀枝花也有类似政策。不过总体看来,这些补贴水平偏低,对适龄人口的婚育意愿影响非常有限。” -
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2: 哪座城市的共享客厅更耀眼?
城市经济体量与城市公共空间体验排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城市公共空间体验排名来看, “上北深广”蝉联城市空间榜单前4名,杭州和苏州同样蝉联第5和第6名。 人口规模庞大且大多都位于南方,是消费空间体验值前十名城市的共同点。值得关注的是,武汉是其中最大的“黑马”。 除去几座头部城市外,一般城市呈现出政府与市场为文化空间相互“补台”的现象——人均藏书量侧重地方传统,影院量取决于市场环境。 在人口竞赛中,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
“一觉醒来,母校消失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学关并潮丨快评
2016年因“二胎政策”反弹的全年出生人口是1786万,但这个数字很快就逐年回落,短短6年以后就已在2022年接近“腰斩”,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小学新入学规模将缩减。 6年以后的初中、9年后的高中,12年之后的大学如果沿袭现有规模的话,恐将迎来几百万的招生缺口,不得不面临生源“存量竞争”的严峻局面。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9日《南方周末》) -
“社区食堂”为何办不下去?还是生育率这个关键问题丨快评
在人口负增长、劳动人口规模缩减的大背景下,人工年年涨,而且是加速度涨。餐饮业最大的成本往往是人工。《半月谈》给的案例,一年的营收连人工成本的一半都不能覆盖,这还没有算房租与水电气及食材物料的支出,显然哪怕当地社区免房租、政府免税收,这家社区食堂也无法持续经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