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潮里的高校专业:热门还是天坑,是什么左右着它们的命运
高考成绩揭晓,新阶段的人生考卷才刚刚铺开。填报志愿是基于当下的博弈,也是面向未来的豪赌。高校专业向来“有出有进”,某种程度上,其优化与调整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但长远看,无论是一度火爆的英语、土木工程,还是风头正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追逐热门、享受红利的另一面,也要预备好周期更迭的颠簸。“父母的百般筹谋往往是基于当下揣测未来,这或许会通向某种经验主义的坦途,可如果孩子的自主性长期被忽视和淹没,终归是有问题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低生育率危机之下,如何调和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母亲主导“生”,父亲主导“活”,让孩子“生活”下去;父母的爱是生物学本能,是亲缘利他主义,婚姻让孩子享受父母双重的爱,财富(物质、精神、价值)有序地从父母传递给子女,实现代际之间的“新陈代谢”;在适婚年龄阶段结婚、生育,符合生物学时序。 -
功利主义不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可以帮助人们理性看待和批判那种自我中心、唯物质享受的功利主义。 -
再谈从世界看中国
在美国你可以自由享受,但美国也一定会有反对过度享受的强力传统。从世界看国家,东西两边都有认识上的局限,两边都有一些人,只看到对方社会里贪图享受的那一部分。 -
伍勇狱中自述
“我是一个好吃懒做、打架斗殴的流氓恶霸吗?我是一个吃喝嫖赌、追求享受的拜金主义者吗?我是一个不思好学、不求上进的庸碌无能之辈吗?” -
消费爱国论为什么别扭
爱国主义的主体是“国家”,核心是“奉献”;而消费主义的主体是“自我”,核心是“享受”。这就是消费爱国论让人听着别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