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们想知道,究竟是谁在生二孩?
生二孩的原因五花八门,养二孩的境遇殊途同归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昔时“神童”母亲,如今“霸凌式教育”出圈
在家访过程中,赵菊英发现了男孩收藏的玩具手办,就让男孩用锤子将其砸烂。她又来到一位初二女孩的家中,要求女孩将桌上的众多玩具、漫画书扔到垃圾箱里。 记忆中,赵菊英因为培养出一位神童而出名,并且把育儿经验写成书。当年,同年级的同学人手一本。印象中,赵菊英的教育和处事风格比较严厉。 -
中国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 二孩占比近4成
-
每月几百元,领到生育补贴有多难?
目前各地自行探索发放的育儿补贴标准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补贴金额较低,且申领条件中对夫妻双方户籍、社保缴纳情况、新生儿出生时间有较多限制。 “生育就像一个金字塔,有了一孩才能有二孩和三孩,如果只把生育补贴的重点放在三孩上,那政策可能就会像一个被束之高阁的花瓶。” “各地应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政策,不仅包括生育、养育和教育,还应包括婚恋、住房、医疗、就业、税收、养老等整个生命周期的一条龙的支持政策。”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
两会结束,这些声音留在这个春天里
“我们在生命教育方面,是需要补课的一代家长,但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也需要补课。” “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 -
“非第一孩”中考加十分:十五年后你的孩子能上好高中吗?丨快评
实施细则条件一规定,2023年元月30日之后出生的非第一孩才能享受加十分,这意味着,存量的二孩、三孩家庭基本上享受不到。现在刚刚出生的非第一孩,十五年后中考,那时TA才能享受这一政策。也就是说,加十分的政策维持不变,十五年后才会对高中学位分配产生真实影响。 -
对儿童友好,当直面与对治互联网上的“仇孩”情绪丨快评
“孩子不准进入音乐厅”“高铁怒骂熊孩子”“最烦在博物馆碰见熊孩子”“二岁男孩不准进女厕所”……诸如此类的纠纷三不五时就成为新闻或是上了热搜,加剧“有孩族”与“无孩族”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与互联网上“仇孩”情绪的猖獗。 -
基层计生工作者杨理平:计生协的昨天与今天|我这十年
杨理平印象中,“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两年,街道范围内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比较高涨,到后来进入“三孩”时代,年轻人的生育率则没有明显攀升。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13日《南方周末》) -
“家里两个孩子,能不能上同一所学校?”
父母在千岛湖老家,妻子经常出差,选哪个孩子接送?“让一个当爸爸的做这种选择,太残忍了。” “多子女同校就读的需求主要存在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还不多见。我们分析,这种需求的出现,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说。 “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极少数挤占学区内生源学位的情况,就不去解决一大批多孩家庭的实际困难,这么想是懒政思维。” -
一孩生育首次跌破五百万:头胎与初婚高度正相关,当研判提振之道丨快评
早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之前,初婚,无论以绝对数字还是以相对比例来衡量,都是处在稳定下降趋势之中,这本身会导致头胎的绝对数量也处在稳定下降趋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