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被终止审议的草案:意在突破民法典,事关宅基地改革
终止审议草案,更多是出于立法程序上的考量,并不意味着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改革的结束。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要是能保障农民在城市里的权益,如社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那就会大幅增强他们退出宅基地的愿望。 -
选中了谁?怎么改?新教改的国家实验
教育部已于2024年1月7日辟谣称,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工作任务中并无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内容。 在实验校名单里,没有出现人大附中等外界耳熟能详的“牛校”,一些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中或受到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学校,在此次遴选中崭露头角。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
01:31
奥运冠军让女儿在家上学,家庭教育能平替学校教育吗?
近日,“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在网络上成为热门话题。有不少网友表示“在家上学解放了孩子”,也有网友质疑此举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在家上学”能否完整取代学校教育?从杨威的案例来看,他给子女安排的“在家上学”也并非“只有父母来教”,而是另外请了家庭教师,自行编制课表,犹如在家设立的私塾。 不过“在家上学”,可能意味着孩子失去了大量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不利于孩子从小培养沟通协作能力与社交能力。同时,“在家上学”也难以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毕竟不是每位家长都掌握范围广泛的分科知识,或者有财力为每一科都聘请一名专职家庭教师。以杨威的案例只是个例,不足以推广到万千家长身上。 而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调查研究报告》,彼时的中国已有6000人在家上学,相较于2013年的每年增长速度是30%。也是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义务教育。 不过杨威的案例也显示,针对那些有条件、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家长,“在家上学”确实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也不失为对义务教育制度的一种补充。“在家上学”肯定无法取代义务教育体系,但其合理合法的存在也应予以正视。 -
奥运冠军杨威让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家庭教育可以平替学校教育吗? | 快评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普鲁士式”义务教育体系普及之前,家庭教育才是教育制度的主流,“家庭教师”也是中西方长期存在的一门职业,成为《红楼梦》《新爱洛依丝》《傲慢与偏见》《简爱》这些文学名著里的重要角色。上流社会依靠家庭教师完成子女教育,中下阶层则凭借“父子相传,师徒相传”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即便在现代社会,国家也无法不留死角地保证不出现“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教育部辟谣
-
无偿献血的期待:外来人口大县的“择优”难题
武义县常住人口46.2万,其中外来人口18.5万。2023年招收的义务教育阶段新生中,采取积分入学的新市民子女占比高达38.7%。 武义县教育局:该县产业集聚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完全满足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要求。 政府没办法直接将指标摊到流动人口子女身上,只能间接地通过家长的表现来确定指标的分配,这是相对公平的做法,但也会造成部分家长难以拿到优质公办学校资源的问题。 -
学生在流失,乡村教育如何提质?
2022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等人撰写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年义务教育总体城镇化率达81.91%。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出16.69%,意味着有更多农村学生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 -
5个严禁,四部门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
-
家长罢课拒纳“问题学生”:为何开除与送专门学校不是选项?丨快评
现行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第27条)。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之下,一个班级出现被诸多家长认为难以忍受的“问题孩子”,初期只能忍,实在忍不了,就通过罢课、上访与上网发公开信等方式硬杠,以期通过舆论压力让“问题孩子”转学;如果实在赶不走,有门路的家长会考虑给自己孩子转学。 -
揭示问题与整改同样重要:28省份审计报告中的财政难题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其中包括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审计报告中写到,“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也有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 专项债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参与审批的政府部门多达二十多个。如果有一个部门不同意,项目就不能开工建设。即使专项债资金到位,也没办法使用,容易造成闲置。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