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美国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被孤立”
近年来,萨克斯的地缘政治观点更加鲜明:亲俄、亲华、反美。“美国是愚蠢的”“美国政体是腐败”“美国已经是一人政治”等批评多次出现在萨克斯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对话中。 美国要推动孤立主义,那就随他们去吧!这不会改变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当下美国的行为只会让自己被孤立,从全球伙伴关系、全球领导力中被排除在外。 你可以访问乌克兰100次,但那不会结束战争。只有去莫斯科,才能结束战争。而目前欧洲领导人似乎不知道如何做这件事。吉米·卡特:中美关系正常化、伊朗危机+花纳税人钱最少的总统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第三子、小布什的弟弟尼尔·布什说,“卡特总统在促成美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上,采取了大胆而有政治勇气的行动。建交决定不仅改变了美中关系,而且也改变了世界,使世界变得更好”。凯博文:照护是灵魂的工作
“我把自己视为中美关系的一座桥梁,也希望‘照护’能在两个国家、在全世界都得到更多关注,这样我们对待彼此的方式或许会有所不同,会在许多方面互相支持。” 在凯博文的“道德生活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感到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并基于这种感觉来生活;我们可以对困难或处在困难中的人做出回应,使我们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做好事。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危机与不确定性,但都在努力坚持某种道德性的行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03:57
澳大利亚前外长:“特朗普发动经济战,澳将与美唱反调”
- 03:34
亲中外交家?马凯硕:我是中国乐观派
前资深外交官、新加坡前常驻联合国代表、新加坡知名学者马凯硕接受采访表示,中国的前景被西方普遍低估,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重视唯才是用的组织之一。而中美关系受到华盛顿政治共识“美国要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影响,中国需要对此做好心理准备。 - 03:37
对话马丁·雅克:一百年前,西方垄断了现代化进程
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马丁·雅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一直定位自身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并通过自己的现代化来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占据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现代化,它们有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传统、文化、治理形式和价值观。但西方国家不能接受,他们相信只有一条现代化之路,“你必须像我们一样”。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只有一种现代化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西方认为现代化只有一种形式,那就是西方的现代化。其他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同西方国家一样,与他们走一样的路。这是一种极其狭隘又专制的发展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占据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实现现代化,它们有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传统、文化、治理形式和价值观。而西方国家不能接受。” 高水平、高度发达领域的研发非常昂贵。当一个国家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时,它们的增长率就会减慢。这甚至可以说是一项“铁律”。港中大(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陈捷:特朗普要“清理‘华盛顿’泥潭”
一是对特朗普忠诚,二是与特朗普意识形态理念保持一致。提名名单里的人,毫无例外都具有这两个突出特点。 一部分美国中产阶级认为,现行的制度对他们来讲没什么好处,他们要寻求新的出路。这个出路不在体制内,而是在体制外,而体制外谁来代表呢?就是特朗普。这是他们的基本逻辑。 如果特朗普改变一中政策,会动摇中美关系的根基,等于和中国彻底决裂,将带来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巨大负面影响。这个风险太大,我不认为他已做好准备。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美国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特朗普当选后,道琼斯指数暴涨超1300点,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界对他的认可。共和党同时还拿下参众两院,反映了民众对民主党政策的不认同。我也在反思,我对美国的认识是不是走偏了? 中美关系一直陷入改善、恶化、危机和巩固的周期模式。 中美两国必须要超越通过击败对方来赢得竞争的思维模式。但很多美国人把中美关系当做零和博弈,就觉得中国想要改变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其实美国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自己。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应重视特朗普班底中的对华鹰派”
像马特·波廷格这样的“对华鹰派”,在未来特朗普的内阁班底里不在少数。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大概率会更强硬。 双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强化,离不开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可以说,政治放大了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方面过度渲染,甚至夸大了来自中国的意识形态挑战,这让双方更多地失去了战略互信。 过去美国在知识产权、贸易赤字、人权等议题上也持续向中国施压,但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停手。为什么呢?因为“损人不利己”“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特朗普任期里,这个逻辑行不通了。他宁可要自损八百,也要杀敌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