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贵州大山里,遇见不一样的农村
这里的年轻人不会把外出打工作为唯一的选择,即使外出打工,他们每年也会回家很多趟,在家呆很多天,他们与家乡、与农村、与农业、与农业文明的有效联结依然存在,他们的物欲没有那么强烈与旺盛,他们奉行“适可而止”“中庸之道”与“过犹不及”。 -
孔子像啥:凤乎麟乎,丧家狗乎,“上不及龙,下不若鱼”的螭乎?
不是龙也不是鱼,但可以接受龙也接受鱼。世界上有不少宗教和思潮,喜欢搞二元对立:物质越贫乏,精神越丰富;肉体越痛苦,灵魂越纯洁;现实越不堪,理想越高贵……孔子倒是一点没这个意思。太清高了不切实际,太实际了就忘了理想与追求,所以要“寓超越性于现实性之中”,这才是中庸之道。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
从四书五经到四大奇书:一个新的文化传统的确立
“四大奇书”其实是比照“四书”来命名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四大正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则是“四大奇书”,“正书”代表的是大传统,“奇书”代表的是小传统。 -
关于《地久天长》的话语纠纷
以前我时常开玩笑,说从电影气质上来看,娄烨是青春期少年,王小帅是平稳的中年人,如果说娄烨在夜店里,王小帅则在茶楼上。早年王小帅当然也曾前卫过,如果拍流浪艺术家算前卫的话。我也曾抱怨王小帅电影在视觉方面缺乏另类进取,有中庸的气息,你若听他的访谈,会发现他很少尖锐的用词。“在历史的长河里面,最重要的是生活”。他的电影喜欢拍刷牙、切菜,《地久天长》里主角不停地吃馒头,这作为一个象征性存在,将王小帅式的世俗化又发挥到了极致。 -
金庸逝世:“我不出自传的”
据明报消息,明报创办人、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去世,享年94岁。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14年前,南方人物周刊在他八十大寿时曾专访过他,“除了香港政治,我们什么都可以聊”,最后,他跟我们聊了武侠、女性、日常生活、历史、自由、中庸、邓小平、亚洲价值观、还有大儿子的自杀…… -
要懂中庸也要敢剑走偏锋——海宴范旭
-
别误解“中庸”
所谓“中庸之道”,就是遇事不分是非,两边各让一步,马马虎虎打圆场? -
师父吴清源
吴老师喜欢的一句话是:“暗然而日章”。出自《中庸》,讲述君子内敛,看上去并不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发光。吴老师的一生,也是恪守君子之道的体现。 -
陈独秀会怎么说
讲到民主生活会上提意见怎么做到不伤人又点到痛处,某熟人称自己就讲对方抓工作没有全局观念,缺乏开拓精神,群众意识淡漠等等。总之,要挑大家身上都有的缺点来说。我想起了陈独秀的几句话。“我只注重我自己独立的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 -
原谅还是不原谅李白?
李白的功名心,围绕这些的全部行为,既有文化心理因素也有其他。他的言与行成为历史,已经不可变更,后人可以说他媚俗和庸俗,难脱战国以来游说之士的窠臼;但即便如此也处处显露出某种诗人的单纯气——这应该是天生的性格因素在起作用,如过分地情绪化和外露,这在处处讲究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将格外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