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梗”算不算抄袭?两部网络小说,法院一审认定“实质性相似”
不少读者及创作者期待,此案对网络文学领域频发的“融梗”现象做出厘定。 24位志愿者,对两部作品就故事情节、文字句法、小说结构等六个方面进行比对。“很难想象,如果仅有作者一人,要面临怎样的压力。” -
银团贷款第一城:金融化债的重庆样本
杨跃参与过银团贷款谈判,他透露,定融、短期拆借的债务都不能用银团贷款置换。银团贷款方案也要报银行总行审批。 12个债务重点省(区)就像“围城”,有的城市想“摘帽”,有的城市想“入场”。 2024年,重庆的关键词是发展。两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出现了110次。 -
融创完成900亿元债务重组,保交楼压力仍在
相比于其它爆雷房企,融创债务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质量更高。 融创总计欠供应商和未收房业主近6000亿元。 2023年最后两个月,融创还有近10万套房屋的交付任务。 -
“教育分期”变身高息借贷,“培训贷”卷土重来?
一些大学生怀疑遭遇“培训贷”的投诉中,涉及两家融360的下属企业。融360的投资人包括著名影视明星任泉。 “‘培训贷’本质上属于消费类贷款。若未取得相关部门批准,不允许向大学生发放网贷。” -
00:46
“泾渭分明”的融江
近日,广西柳州融安县出现强降雨过程,雨后融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城段江水浑浊,融江支流浪溪江水流清澈,两江交汇处出现一清一浊的“泾渭分明”现象。 -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然不是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确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许商品有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每一项都是独立的排放源;甚至观赛发放的小旗帜,也分为国旗和会旗两项排放源,“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和使用场景不同” 。 从此前大型比赛的经验看,观众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头,尤其国际航空器的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导观众尽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因为人类活动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
练琴吧!摔跤爸爸——摔跤手培养出两名音乐家
那些年陪伴儿女练琴,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作牺牲,“音乐是我的爱好,培养孩子是我的责任,这两件事情融在一起了。” -
练琴吧!摔跤爸爸——摔跤手培养出两名音乐家
那些年陪伴儿女练琴,几乎没有个人时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作牺牲,“音乐是我的爱好,培养孩子是我的责任,这两件事情融在一起了。” -
千亿做空资金杀到?A股一场虚惊
与其说是有市场力量大幅看空A股,不如说此前被压抑的需求得到了释放。 “从以前试点的经验来看,A股能够进行两融的股票往往是那些经营稳定、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要找到能够做空的对象并不容易。” 目前的融券,已从做空工具变为了“融资”工具,这更加剧了机构与普通投资者的不平等。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
元首外交,凝聚信心与力量(和音) ——抗击疫情离不开命运共同体意识(12)
“总统先生作为疫情发生后首位访华的外国元首,专程来中国表达慰问和支持,充分体现了总统先生和蒙方对中蒙关系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是中蒙两个邻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生动诠释,我对此表示赞赏。”2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会谈时表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同外国政要会谈会见、通电话,同外国友人互致信函,介绍中方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有效措施,展现中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中方携手各国抗击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打动人心的是雪中送炭。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疫情严峻时期到访中国,“就是为了展示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疫情的大力支持”;蒙古国总统访华,在此前已经向中方提供捐款的基础上,再向中方赠送3万只羊,以表达蒙古国人民的心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愿随时访华,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访华……患难见真情。疫情面前,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更加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凝聚起宝贵的信心与力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经过努力,今年我们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外界对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感到担忧之际,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为国际社会客观理性认识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和成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供了最权威视角。“中方会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全力为埃塞俄比亚等各国在华留学生提供保障”,习近平主席的感人话语,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 特殊时期,元首外交亦体现了中国与友好国家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持、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西非三国元首致电慰问,指挥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在国际上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主席立即向尼泊尔总统致电慰问,中国政府成为最早向尼泊尔提供援助、最早派出救援队伍的国家之一;201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海啸灾情后,习近平主席第一时间向印尼总统发去慰问电,中国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团体纷纷伸出援手,参与印尼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国与国本就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关键时刻的相互支持,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患难与共,共克时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在习近平主席指挥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中国发展一定能够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外国领导人的诚挚话语,展现出各国对中国的坚定支持,更彰显全球命运与共的大义。元首外交,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凝聚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