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骚扰的“高度可能性”:一份判决书里的重要细节
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证据的认定标准有什么不同?性骚扰行为为什么具有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哪些收集证据的困难? 吕孝权说,这是他见过对此论述最完整的一份判决。法院对性骚扰案件,特别是权力关系控制下的高校、职场性骚扰的特点做了分析,考虑了这类案件收集证据存在的困难。 在靳文静看来,如何在直接证据缺乏的情况下,妥当地保护受害人,同时不让无辜者被诬陷,把握好其中的度,是对法官的挑战。 (本文首发于2022年10月27日《南方周末》) -
宝藏恐怖片,太震撼了!
-
平台不应纵容“恶意投诉”霸凌外卖小哥,警惕恶意加剧社会对立
技术的负面应用,本该受到技术正面应用的抑制。是邪不压正,还是道消魔长,取决于技术应用的力量对比。比如说,平台的智能化技术及时应用于甄别恶意投诉,就可以避免伤害无辜者得逞。掌握技术力量的商业机构不作为、乱作为,限制了技术的正面应用,变相鼓励了作恶者。长此以往,不仅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连基本的社会秩序、社会价值观都会受到伤害。 -
在凶手行凶之前干预,打伤打死凶手,算见义勇为吗,算正当防卫吗?
在见义勇为案件中,假设施害人还没有对无辜者行凶,处在拿刀走向无辜者即将行凶的阶段,想见义勇为者看见了,他怎么办?是等凶手行凶时他再见义勇为以确保自己是正当防卫,还是第一时间预判施害人的行凶意图,提前干预,拿起附近一辆共享单车砸向施害人?后者的做法可能导致施害人受伤、瘫痪甚至死亡,这种情况下还算见义勇为吗?还算正当防卫吗? -
大学生因多次偷外卖被刑拘:贫穷不是挡箭牌,社会也不是
7月20日下午,警方发出最新通报表示:李某某2018年毕业于湖南衡阳某大学,于当年来南京工作,有固定收入。李某某父母和其大姐在老家务农,二姐和三姐则分别在北京和海南工作。这样一来,“饥饿论”的大梁被抽走了,偷外卖保命的“正当避险性”也就不攻自破——让一个偷外卖成瘾的人与法律责任脱钩,甚至进行某种道义升华,却无视外卖小哥会因此受罚、订外卖的人会因此挨饿等更多无辜者的困窘,这很无厘头。 -
血案频发,全球“控枪”之路缘何步履维艰
一起起涉枪悲剧正改变着国家的法律。在大规模枪击事件后,不少国家会修改法律加强对枪支的管控。 在美国,每当面向无辜者的枪声响起,都会激发新一轮对枪支管控的呼声。不久,管控之声便归于沉寂,直到新的杀戮归来。 -
“辱母杀人”案,司法如何面对汹涌的舆论?
在本案乃至一切热点案件中,司法与舆论本非对立,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让有罪者受到惩罚,让无辜者不致蒙冤,让强梁不敢横行,让弱者获得尊严。 -
轻罪重判,给不给国家赔偿
多名研究者称,虽然情理上,轻罪重判的对象应该获得相应的赔偿,但根据现行国家赔偿法,只有“无辜者”才可以得到国家赔偿。 -
废除“死刑立即执行”的提法
“死刑立即执行”片面强调快,缺乏必要和充分的救济时间,存在“误杀无辜者”的巨大风险。 -
人命生意
河北邯郸21人团伙作案,锤杀四名矿场工友骗赔185万。难以想象,多达21人对锤杀工友如何能达成默契。从招黑工,冒名顶替,踩点,屠杀,骗赔,一条龙的相互配合,这是一种怎样的魔鬼同盟?本意为了减少矿难的“死亡指标”红线,结果却导致无辜者的血把红线染得更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