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里的阐教截教之争,实为商周之际的宗教变革
阐教门人多是人,而且绝大部分是男神;截教门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半人半兽,而且女神较多。截教、阐教其实分别代表了史前巫教和历史宗教,这两个时代的宗教,性质截然不同。从太乙真人到哪吒:《封神演义》是一部精彩的道教宣传品
《封神榜》的出现,将传统的道教形象深植于民间,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普及与宣扬。站在今天的传播学理论上看,《封神榜》的作者不仅精通道教,还通晓现代传播艺术,知道用户在哪里,更知道如何牢牢吸引受众眼球。再谈哪吒:是小英雄还是二世祖?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的哪吒,其实是“护教恶哪吒”和“殷郊唫哪吒”的“融梗”,很多地方都没融好,埋了很多坑。所以后来的影视作品,也都在努力填坑。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为何没入选?
就像现在有些文艺比赛,有专家评分,有观众评分,最后看综合得分。现在这个“四大名著”的说法,也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儒林外史》等等是被群众打分淘汰掉的,《封神演义》等等是被专家打分淘汰掉的,最终胜出的就是这四部了。《长安三万里》需要为“与史实不符”道歉吗?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据丨快评
艺术创作不是历史考据。以不符合史实来要求电影道歉,实在是荒唐。按这个标准,《封神榜》《水浒》《三国演义》甚至《红楼梦》都不能看了,《康熙王朝》《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等历史剧都要“道歉”、停播了。影视改编了上百次,为什么还说《封神演义》不好拍?
读《封神演义》札记五则
我最近出于怀旧心理,把《封神演义》又重读一遍,有些欣幸的是,时至今日,这本书我还读得下去,虽不能望陶渊明之读《山海经》的“雅人深致”,却也没废卷而去,不了了之。并趁此馀兴,写就了几则札记,考证《封神演义》的事语所本,聊当“摆龙门阵”,以就教于好事君子。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姜子牙》反对姜子牙:谁在“强逆天命”?阐教和截教在争什么?
原著里敢于违逆天命的,正是反派的截教人士。赵公明本来在峨眉山清修,出于和闻太师之间的友谊,就慨然答应赴西岐助阵。赵公明被陆压道人用卑鄙手段暗算之后,他的妹妹三霄娘娘,更是明知“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还是不惜一死也要为兄报仇……总之,截教人士比起道貌岸然的阐教上仙,看起来有情有义有人性得多。今天的读者看《封神演义》原著,感情上是很容易偏向截教一边的。《封神演义》命不如《荷马史诗》好
《封神演义》没那么高的地位,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诞生太晚,同时期作品太多,没多少被改编、解释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