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会仟:在阅读中走向“十万个为什么”
-
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 《十万个为什么》畅销之谜
被书籍环绕的童年是丰赡的童年。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贫寒的耶路撒冷,书籍遍布整套住房的每一个角落。他在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中写道:“我总感觉,人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书是不朽的。小时候我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本书,而不是成为作家。” 在中国,诞生于七零、八零年代的人,比父辈和祖父辈更加幸运。书籍,是他们的童年期不可或缺的伴侣。那时候,儿童读物方兴未艾,但远不似今天这样良莠不齐“炸裂式”生产。在选择面并不宽广的情况下,一些专为孩子创作的经典读物,如科普类的《十万个为什么》,文史类的《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改编的连环画,从外文译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365夜》等等,几乎人手一册街知巷闻,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创造了现象级的出版奇迹,滋养和陪伴了几亿人的成长。 2020年5月15日,《十万个为什么》最重要的作者之一叶永烈先生逝世,享年79岁。消息传出,不可遏制地勾起了人们对童年时代“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闯天下”的豪情的追忆。儿时那些手不释卷、烂熟于心的书籍、轶事和幻想,亦影影幢幢纷至沓来,让已为人父母者鼻酸声咽,无限感慨。 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本期“文化中国”盘点了几类“那些年,写给孩子们的好书”,它们曾经参与过我们的灵魂塑造,指给我们一个奥秘无穷的世界,并将继续把智慧和美善的果实,交递于我们的下一代手中。 -
《十万个为什么》成绝响,科学素养普及仍然在路上
大气层有多厚?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会产生龙卷风?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 -
这位老人病逝,你小时候一定读过他的这本书
-
在鼓手苏听汪峰的岁月里
那些年,鼓手苏的脑子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 -
好书如同好菜
在普通教育阶段,人的专业选择是不确定的。我因家庭的影响,只想当科学家或工程师,但具体做什么却心里没谱,所以对一般科普读物颇感兴趣,《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精读的对象,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更是我自选的好书。 -
【名鉴】201301
-
中国电视剧编剧的困惑和思考
编剧们心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面向历史和现实开矿,挖掘的尺度能有多大?怎样避免“形式雷同”?怎样表现不算“格调低俗”、“过度娱乐”?业界好口碑的戏却收视率惨淡,尴尬如何解决? -
十万个为什么连……
这些天,我很想编写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连……》,因为我老是听见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连《三枪拍案惊奇》都能赚钱?为什么连以权谋私的“借车”行为都不受惩罚?为什么连成年人都不能看情色网站?为什么连小偷都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