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刘汉元:加大对“新三样”产业链出海支持力度
从服装、家具和家电等为代表的“老三样”到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显现的也是中国产业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十四五”交卷年,这些绿色信号不容错过
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难点在于各省份发展清洁能源的资源禀赋不一,和过去的能耗双控类似,中央如何合理分配地方的考核目标将是接下来各省份关注的重点。 零碳园区和绿色建筑正被各省份视为新机遇。17个省份提及建设零碳园区,14个省份提及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而在2024年地方两会中,这两个关键词的出现不超过5次。 “新三样”固废(退役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问题日益凸显。尽管国家层面“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尚未出台,但广东和青海已经在2025年工作部署中点明“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表述未在过往三年各省份报告中出现,2025年首次被4个省份提及,这或与《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有关,该计划要求2027年底前,受污染耕地集中的重点县(市、区)基本完成溯源。715家绿色“隐形冠军”长成之路
2023年度,55家绿色“隐形冠军”投入研发费用71.28亿元,平均每家投入研发费用1.3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5.33%,高于创业板上市公司2023年的平均值,以及A股整体的平均值。 我国绿色“隐形冠军”呈现出年轻化、民营化、全球化、重研发等特点,业务触角也正从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传统环境领域延伸到“新三样”。 绿色“隐形冠军”作为第一申请人共申请国内专利约7.74万项,平均申请约108项,共获批国内发明专利数量约1.08万项,平均17.6项。 55家绿色“隐形冠军”中,36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和营业收入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动,其中19家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的双增长,1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研发费用则表现出双下降。另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制造业中的绿色“隐形冠军”领军企业的净利率表现比较抢眼。 (本文首发于2025年2月6日《南方周末》)邹骥:全球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气候行动却没有
如果当初中国坐等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就没有今天的“新三样”的优势了。中国NDC目标宜更加积极,以引导市场预期。 近两年中东国家“异军突起”,过去它们扮演着比较保守的角色,如今它们越来越会利用资本优势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三者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同时兼顾。但我觉得,这个“不可能三角”定理可能将被破解。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各省准备怎么干?
11个省份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提及“新三样”出口数据,山东、四川、福建、安徽、重庆将扩大“新三样”出口列入工作计划。 在“气水土”三大污染防治战中,地方最关心水和气,水质和空气质量分别被23个省份提及54次、46次,16个省份提及土壤污染。 18个省份提及支持国家公园创建。17省份把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列入2024年工作任务。- 01:53
第134届广交会开幕,新能源汽车备受外商关注
作为出口“新三样”之一的电动载人汽车,有望成为广交会的“明星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