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时间与健康:中年危机的启示与破局
-
当家中老人失能失智:关切老龄化引发的三大社会问题丨快评
作为家中顶梁柱,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限的责任扛在肩上,所有人都依靠你而你没有任何人可依靠,这种压力是空前的。如果又叠加中年职场危机,更是压力山大。所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一社会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但显然很难有向社会转嫁成本的“社会化”系统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除非机器人已经智能到可代替人工来照料。 -
07:42
坚守大山十年,月薪不到三千:支教老师“中年危机”何解
凭一腔青春热血,应公益组织招募,扎根大山小学数年。这是活跃在四川省凉山州一群民间支教老师的共同写照。而这些温暖故事背后,却是另一个困惑而彷徨的现实:他们不同于公派支教老师,收入均偏低,未来道路不明。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三位支教十年左右的老师,记录他们的困境,探索未来的道路。 -
消失的下颌线:30岁之后,与胖起来的自己和解?
身处当下的社会,身材焦虑只是万千梦魇里的其中一个镜头,职场上的35岁危机、精神空虚的中年危机,甚至才起步的小学生,都要在学业的修罗场里应对心理重压,在这些贯穿一生、漫无止境的焦虑里,一个下颌线又算得了什么呢? -
让灾民提取公积金是善政:当继续增加使用场景、改善家庭财务状况丨快评
考虑到大多数家庭男性仍是主要或唯一的经济来源,早一些时间让他们全部提取,也有助于他们平稳度过“中年危机”、全家都要花钱的艰难时刻,改善诸多家庭的财务状况,提升这些家庭的幸福和谐度。 -
“性同意”可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史航的推荐语正是巧言令色的代表:“走过危机四伏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青春的幸存者。”他作为一个中年男性知识分子,用“我们每个人”这种偷换概念式的模糊化的主体,将自己与房思琪的权力位置、经验和性别的差异草草抹除。 难道文学与艺术的从业者,就拥有道德的豁免权吗? -
《盐镇》:小镇“娜拉”为何不出走,还有太多值得深探
作者和出版商始终透露着一种“在上海生活的女性”和“小镇女性”的对比,不乏精英主义的目光,比如“她们不懂什么叫中年危机”等等说法,不管是否有意,始终有一种在向遥远的“城市读者”介绍一种“你不熟悉的生活方式”的惊诧感。 -
如何应对40岁失业及“中年危机”?先接受现状,再改变现状
人生在世,应该尽早想明白:自己追求怎样的生活?更进一步,是明确描述自己想要的生活:住在何地?干什么工作?以何为事业?有啥爱好?交哪种朋友?找啥样的配偶?生几个孩子?对孩子怎样教养?买啥样的房子?怎样理财?如何从容度过中年?怎样优雅地老去?这些事想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会轻松一些。 -
“中年无危机”:飞鸟为何不怕树枝断裂?
成功的人,就像在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每根羽毛都映射着金色的光芒。飞鸟为何不怕树枝断裂?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翅膀 (本文首发于2022年6月23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