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罪之后,隐形之罚:备审年报“定调”从业限制
2022年,最高法发起了一项犯罪附随后果研究的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统计显示,有一百六十多部法律法规对受过刑事处罚的人进行就业、执业等资格限制。 犯罪附随后果的设定主体多、方式不统一、种类多,难以保证附随后果的统一和协调。 2024年的备审年报作了原则规范:要综合考虑罪刑轻重、罪名种类、社会危害性大小、相关限禁措施与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关联性等因素,慎重设定终身禁业。 -
“远洋捕捞”为哪般?丨法眼
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不断出台的情况下,“远洋捕捞”之所以屡禁不止甚至愈发猖獗,暴露出我国刑事诉讼以及涉案财物追缴和财政返还制度存在的结构性缺陷。 -
这些诉讼,因AI而起
无论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犯罪,作为技术工具的AI是“有罪”还是“无罪”? 涉及AI案件为何集中在民商事领域?这与AI技术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AI都是用来生成一些信息,而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信息,这直接与著作权等相关法律问题产生了关系。” -
最高检:今年前三季度共查办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159件423人
-
值得警惕的“占坑式辩护”丨法眼
指定法律援助律师的立法本意是为了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但“占坑式辩护”使该制度出现了异化。 针对未成年人,盲、聋、哑人,精神病人以及可能面临死刑、无期徒刑的人,即使被追诉人拒绝律师辩护,也应为其指派律师,这种必要的“法律家长主义”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
原国务院法制办副司长赵威:“立法计划与法规清理存在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开展三十余次法规清理。经统计,其间隔时间最长达 7 年,最短的一年内进行了4次。各地方、各部门摸不清法规清理的间隔时间到底多长合适。 -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将二审 拟将每年9月设为全国科普月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将第二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修改将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并增加“科普人员”一章。对科普人才培养、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科普人员激励机制等作了规定,为科普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还享有继承权吗?
蔡某对戴某生前尽了扶养义务,有权依据协议约定取得戴某名下房屋。小庞作为戴某的儿子未履行赡养义务,在戴某去世后又主张按法定继承分配案涉房屋,主张不能成立。判决认定,蔡某取得戴某名下房屋。 -
洪灾之后,在“辽西水塔”进行一次重建
县里有4家砖厂,当时的总库存约200万块砖,日产量也能有几万块,但建房需要的砖块数量整体达到了约6000万块,需求和产能严重不成比例。 防止规模性返贫,也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 -
苏增添被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