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骥:全球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气候行动却没有
如果当初中国坐等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就没有今天的“新三样”的优势了。中国NDC目标宜更加积极,以引导市场预期。 近两年中东国家“异军突起”,过去它们扮演着比较保守的角色,如今它们越来越会利用资本优势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积极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三者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同时兼顾。但我觉得,这个“不可能三角”定理可能将被破解。 -
我国发布可持续信息披露基本准则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02:43
王石:城市更新的四字秘诀
碳中和时代,城市如何更新?王石将之总结为“四字秘诀”:减、替、抵、领。在阿塞拜疆举办的COP29期间,王石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
绿色创变先锋刘盛:让一百万人为河流做“体检”
“以前志愿者可以亲自去河边巡河,但要在全国铺开的话,目标要有一百万用户,门槛一定得降低——一个普通人到河边巡河能做什么动作。” “在农村,老百姓看一条河是否干净,就是看河流能不能扮演三个水缸的角色:洗衣、洗菜、洗澡。” “当用户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要尽可能地往小里做,回到自己能干的事情上面,要回过头做业务闭环,做质量。” -
绿色创变先锋叶梅:高科技时代,生态文学如何影响人心?
“当人们有了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文学也应该加以表现,从‘为触目惊心的污染’呐喊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叙述,我将这种转变概括为‘用一棵草、一只鸟的目光和心情打量世界、感知生命’。” “现在不是《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的时代了,工业文明时代下优秀的自然文学作品,已经无法用于解释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巨变。我认为当下的生态文学创作,应该更多关注高科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命运的影响。” -
绿色创变先锋刘友宾:舆论压力越大,越要主动做好信息公开
“好的发布会一定要直面热点,不能外面沸沸扬扬,会场内却在装傻充愣。” “我当时定的第一条规矩是,再担心也不能关闭评论区,关评论就像开新闻发布会取消了答问环节一样。” “舆论引导,最重要的是传递已经在行动的信息。平常可以多讲讲道理,但紧急时刻老百姓已经有很大意见,还只讲道理,不去行动,只会火上浇油。要让大家看到,我们跟老百姓在一起,这样公众才有信心。” -
“地沟油”上天,机票会涨价吗?专访国际航协首席经济学家
当我们回顾航空业历史时,会发现机票价格其实一直在下降,坐飞机变得越来越便宜。 世界需要一个新的灯塔,我认为应该是中国,中国具备发展SAF产业的一切条件。 投资石油的净利润率可能有20%,而投资SAF的利润率却未知,因为SAF的交易市场并不透明,没有官方定价,所有交易都是由生产商与航空公司之间私下进行。我们认为,航空业需要一个“SAF注册登记簿”。 -
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赵英民:发达国家要做好出资这道“必答题”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履行出资义务,这是必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选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课外题。 “我们都当过学生,不可能必答题没做完,就去做选答题、课外题,一定是全做完必答题,再尽可能多做选答题,然后再做课外题。” 南南合作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的性质是不同的,前者基于自愿帮助,后者是义务责任。 -
巴库气候大会:艰难“钱”行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发达国家出资是必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选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课外题。 (本文首发于2024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 -
全球碳市场:取得“突破”,但仍“早期”
COP29第一天即宣告全球碳市场有“重要早期突破”,引全球媒体关注。但很快人们就发现,比起“突破”,更重要的关键词是“早期”。 和所有自愿减排市场一样,全球碳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人愿意埋单”,同样可能陷入交易动力不足的困境。 “6.4条落地后,可能会出现小规模的示范项目,但难以成为全球履约和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机制,其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