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戎默 | 周楞伽先生和他的儿童文学《哪吒》
周楞伽描述中的父亲,与《哪吒》中的李靖颇为相似,而周氏对父亲的反叛,也如哪吒一般。都说作家的人生经历影响着他的创作,《哪吒》这部小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了。 -
温桥 | 青年译者伏怡琳:用语言缝合世界与生活的裂缝
在文学翻译的世界里,伏怡琳得以窥见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无边无际的想象力。因此,在别人眼中或许是“冷板凳”的笔译工作,在她看来却犹如舒适惬意的“真皮沙发”。 -
沈喜阳 | AI可使人人自握灵蛇之珠?
AI即便能生成技术完美的文学作品,但缺乏真实情感与思想内核,所以这些作品仅是“无灵魂的身体”。AI更无法替代人类通过痛苦酝酿与自由突破获得创作的自豪感。 -
方柏林 | 间隔年,或人的休耕
间隔年为学生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机会,有助于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与职业路径。这段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跳出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发现内心真实的追求。 -
王春南 | 敢为人先的出版家蔡玉洗
他成了文学青年仰望的人物,给谁出一本文学著作,说不定谁就能一炮打响。好些作家在成名以前,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
陈晓平 | 张之洞荔枝被扣记
查该时期《袁昶日记》《袁昶年谱长编》及张之洞电报档,未发现《清稗类钞》所述事件的痕迹。正准备说“先生欺余哉”,忽然心念一转,检索《申报》,有了新发现。 -
钟锦 | 来自金庸的怀旧
真正的作家,敢于直面这残酷的真实。而金庸是幻想,甚至是虚饰。这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一个基本区别。 -
重塑清朝前期中西交往史 | 胡祥雨评《康熙的红票》
从铲除鳌拜到中俄谈判,都可以见到传教士的身影。但因为这些传教士的身份有的是包衣奴才,被康熙帝视作家事,而未被记录在清朝官政书中。康熙帝两次派出使者以及用拉丁文写给教皇的公开信(红票)本身,因此均在清代官方文献中找不到记录,世人也一直不知道红票背后的故事。 -
追踪“创造者”的游戏 | 秦颖评沈建中的文化名家肖像摄影
克洛代尔在《倾听之眼》这部作品中,探讨了无声的雄辩,认为荷兰绘画沉静的基本要素,“使听见灵魂成为可能”。就我的感受来说,建中的摄影作品,庶几近之。 -
萧相恺 | 慢一步:我与欧阳健先生
我打电话要他赶回南京参加评职称,他却置自己的职称于不顾,选择留在出版社处理出版事宜,哪怕我用和他相处过程中从未用过的严厉语气责备他。他就是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