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极端案件犯罪人,应开展更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 | 法眼
从刑罚目的看,对极端案件犯罪人适用死刑的刑罚效应非常有限,既没有特殊威慑的条件基础,也缺乏一般威慑的社会价值。 对此类案件及其犯罪人应该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针对此类案件的更为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和个体干预方案。这可能比“从重从快”“死刑立即执行”更有价值,也更为重要。 -
只能轻轻放过?破解少年犯罪的司法困境
对于那些犯罪但免于承担刑责的未成年人,曾经有所作为甚至“越权”的检察机关须回归监督职责,而负有矫治职责的公安机关则面临着基层人手不足、办案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过去司法界长期流行一句话: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面临着“养大了再打,养大了再杀”的“养猪困境”。这一困境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她们不止一次遇到过,当孩子出现问题、进入司法程序后,家长对她们说,“你多管管,你多说说,孩子听你的”,甚至主动提出把孩子送进专门学校,不敢正视自己家庭中的问题。 -
检察官走进高校:“被推销”和受邀请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皮正德:同样是模拟法庭,检察官等实务工作者更强调证据的分析和运用,而法学老师的模拟法庭和案例往往更偏向理论,更关注的是对法条的理解和适用。 最高检自2023年10月启动“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以来,已向高校推荐了238名检察官,他们先后走上21所高校的讲台,为超过2.2万名学生讲授检察实务课程。 -
省级两会启幕,首位“70后”省长产生|时政周报
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超43亿人次。 财政部原部长刘昆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现年69岁。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张天峰落马,他是2025年首“虎”。 浙江将推进学生“午休躺睡”工程。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5年1月11日—2025年1月17日) -
“指居”异化,最高检提出加强监督
2024年1至11月,检察机关纠正侦查活动违法31.1万件,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627人。 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召集了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和司法部的相关人员,对“指居”制度进行了专题讨论。 -
离婚时房子怎么分?最高法公布相关案例
在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夫妻间给予房产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中,不作“一刀切”规定,强调在以出资来源作为分割财产基础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时间、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离婚过错等因素,公平公正处理。 -
公安机关2024年破获“特供酒”案380余起
-
收刘强东的大红包是否要交税?争议“偶然所得”
江苏省税务局政策咨询电话12366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目前,税务机关已关注到刘强东向当地村民派发红包的事情,具体情况还在核实了解当中,所涉个人所得税问题无法进行准确答复。 “如果征税,不仅会对个人正常社交行为造成过度税收负担,实际征管中也难以实现应收尽收。”吴小强说,税收的征收不应损害公序良俗,个人派发的现金红包不需要缴税这一共识,体现了税收政策在平衡税收征管与公序良俗之间的考量。 -
陈文清当选中国法学会会长
-
向警察行贿两百万元,莆田一政协委员被撤销资格
北京市纪委监委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工作人员表示,办案单位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和材料,张金龙行贿的事实已经司法程序确认。莆田市相关部门也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莆田市纪检监察机关已就此事启动核实调查。